小麦根腐病的症状及防治

卞国新

2021-04-01 14:56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小麦根腐病自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幼苗、根、茎、叶、穗均可受害,由于小麦受害时期、部位的不同,症状也各有特点。
一、苗期症状:幼苗被侵染时,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便枯死,受害轻者虽能出土,但生长细弱不久便枯死。在分蘖期间根颈部分常有褐斑,叶鞘褐色腐烂,严重时也能引起幼苗枯死,分蘖增多形成丛生,但这些分蘖多为无效分蘖,不能形成穗。二、成株症状:小麦根颈部呈褐色腐烂,引起茎基部折断倒伏而枯死。在孕穗前后,有时在麦田中会发现有点发性的枯死麦株,呈青灰色或白穗,称“青死病”。叶片上的病斑,最初为梭形黑褐色,逐渐扩大呈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灰白色或淡褐色。叶鞘上病斑较大,长椭圆形,近长方形,灰色,边缘不明显,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在潮湿条件下,病斑表面会产生黑色霉状物。
三、穗部症状:穗部受害时,在颖壳上形成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有时边缘色较深,当湿度大时,病斑上会长出黑色霉层。穗轴和小穗梗常变为褐色,严重时,可使小穗枯死。穗部发病需要与颖枯病或黑颖病区分开来。颖枯病常使颖壳的尖端干枯,上生小黑点。黑颖病为害的颖壳,产生褐色条斑,没有明显的边缘,呈油渍状。病穗种子多不饱满,胚部变黑,称为“黑胚”或“黑点病”,较正常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麦芒发病后,产生局部褐色病斑,病斑以上的一段芒即干枯。小麦根腐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病种胚内越冬、越夏,也可以分生孢子在土壤中或附着种子表面越冬、越夏,成为初次发病的侵染源。小麦抽穗后,分生孢子从小穗颖壳基部侵入穗内,危害种子,形成黑胚粒。在冬麦区,病菌在病苗体内越冬,返青后带菌幼苗体内的菌丝体继续危害,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重茬田块发病逐年加重。防治小麦根腐病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外,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使病残组织当年腐烂,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采用小麦与豆科、马铃薯、油菜等轮作换茬,适期播种。药剂防治可选用24%福美双·三唑醇悬浮种衣剂药种比1:50包衣,还可选用异菌脲、萎锈灵·福美双等药剂拌种。小麦扬花期叶面喷施可用丙环唑、三唑酮、烯唑醇等药剂,7一10天1次,用2一3次。




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

农友5112

2021-04-05 07:04

讲的很好谢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付国庆

2021-04-03 07:44

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889

2021-04-02 18:20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