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稻浪翻滚,金穗飘香。眼下,随着桂林市平乐县张家镇早稻迎来成熟期,稻农们抢抓晴好天气开镰收割,一台台收割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气呵成,金色稻谷如流水般倾入运输车仓,田间地头的轰鸣声与欢笑声交织奏响了机械化收割的“丰收进行曲”。
“今年早稻长势好,穗大粒满,收成肯定比去年强!”种粮大户李长连捧起沉甸甸的稻穗,满脸喜悦的说道。据了解,张家镇农业服务中心根据今年早稻生长初期干旱少雨的情况,提前部署抗旱保苗措施,干群合力清理沟渠8600余米,有效缓解1.5万余亩农田旱情;持续推广优质稻种和科学种植技术,组织农技特派员深入高标准农田指导农户精准施肥、控水、控苗等精细化管理技术,有效提升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同时,还积极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调配农机资源,新增各类农业机械,联合收割机等先进设备成为田间“主力军”,确保收割高效有序。今年全镇早稻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平均亩产稳定在900斤左右,总产量预计突破1350吨。
“人大代表不能光喊口号,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农机不够我们协调,粮食受潮我们抢烘。”张家镇人大主席许鹏在麦浪翻滚的田埂上对乡亲们说道。为保障早稻既丰产又丰收,张家镇人大多措并举,全力做好夏收保障工作。一方面,组织农机维修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抢收支援和应急维修,并利用收割后灌水整田的窗口期,组织插秧机同步下田作业,推广“早稻+晚稻”双季轮作模式;另一方面,为破解传统晾晒受天气制约的难题,张家镇人大主席团通过实地调研,在全镇精准分化14个责任片区构建“收割—烘干—入库”一体化服务链,协调粮食烘干设备,解决湿谷晾晒难题,实现“收割—烘干—入库”无缝衔接,最大限度降低损耗,保障粮食品质。此外,张家镇农业服务中心还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融合模式,精准调度农机资源,确保抢收效率。同时,联合县农业农村局专家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科学储粮,推广低温烘干技术,进一步减少霉变风险。
金色的稻浪不仅是丰收的见证,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随着一粒粒饱满的稻谷归仓,张家镇正以科技兴农、产业富农的实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道路上谱写新时代的“三农”华章,让“粮袋子”装得更满、“铁饭碗”端得更稳。
万亩稻田
收割机正在稻田中工作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