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在上个周的周末,一位山东省临沂市的茄子种植户咨询农学博士茄子病害问题,通过这位农户朋友的描述以及提供的照片看,他家种的茄子出现了典型的褐纹病症状,再结合茄子所处的生长发育期,基本可以确定他家种的露地茄子患了褐纹病,而且病害流行已经进入了中期,处于大爆发的临界点。
茄子褐纹病属于一种世界性病害,也是茄子三大病害(绵疫病、黄萎病、褐纹病)之一,具有发病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危害程度高的特点。当茄子发生褐纹病之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手段,很容易造成茄子果实腐烂,进而失去商品价值,导致产量严重下滑。那么,对于茄子褐纹病,尤其是结果盛期发生褐纹病,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农学博士就详细介绍一下茄子褐纹病的发病症状、致病原因以及综合防治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茄子种植户。
茄子褐纹病可以危害植株的叶、茎、果实,在茄子的苗期、成株期都有可能发生危害。
幼苗受害典型症状:幼苗植株的茎基部会出现褐色凹陷斑,导致幼苗出现倒折,造成植株死亡。
叶片受害典型症状:当茄子叶片受害的时候,刚开始出现苍白色小点,随后逐渐扩大,呈现近乎圆形至多角形病斑,边缘为深褐色,中央为浅褐或者灰白色 ,具有轮纹,上面着生有大量黑点。
茎部受害典型症状:病斑表现为棱形,边缘呈现深紫褐色,中间为灰白色,上面还生有许多深褐色小点,在病斑较多的时候,会连结成几厘米长的坏死区,发病部位出现干腐,皮层脱落,露出里面的木质部,容易发生折断。
果实受害典型症状:果实受害时,刚开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稍稍凹陷,随后逐渐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的大块病斑,而且病斑还能不断扩大,最终会覆盖整个果实,到了生长后期,病果会落地软腐,也有可能保留在枝干上,呈现干腐状的僵果。
叶片受害以后,出现浅褐色斑点
茄子褐纹病发生规律:茄子褐纹病主要由茄褐纹拟茎点霉侵害引起的,这种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一般可以存活2-3年,甚至能达到5-6年。致病菌的菌丝体可以潜伏在种皮内部、种子表面安全越冬,到了第二年,病原菌会通过风、雨、田间作业等传播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病菌能够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也可以通过伤口侵入,而在茄子果实上,主要通过萼片侵入。
果实受害以后,出现椭圆形斑点
茄子发生褐纹病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个是田间存在致病菌,一个是茄子植株抗病力弱,最后一个就是适宜的传播途径引起大流行。综合病害三角的相互关系,农学博士总结了茄子褐纹病发生的五大原因:
1、今年夏季雨水多,创造了高温高湿的发病环境
茄子褐纹病的发生受温湿度影响特别明显,高温高湿的种植环境非常有利于褐纹病发生,尤其气温在25-30度、相对湿度在90%时,致病菌繁殖速度最快。今年七月份全国各地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再加上伏天气温居高不下,温度、湿度都达到了褐纹病大爆发的要求,故而田间发病严重。
2、致病菌抗逆能力强,存活时间极长
有研究发现,褐纹病致病菌能够在干燥的环境中存活长达20年,一旦种植携带病原菌的茄子种子,进入苗期就会发病。而将带病苗移栽到大田后,会在田间发病,还会通过灌溉、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再传染,引起田间褐纹病的大流行。
3、茄子定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透气差
在露天茄子栽培过程中,部分菜农一味追求高产量,导致幼苗定植密度过大,当茄子植株枝繁叶茂以后,很容易出现田间郁闭性过大问题,导致通风透光条件变差,给褐纹病大爆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4、连茬种植茄子,病原基数积累
茄子褐纹病菌可以在带病植株、杂草、土壤等处安全越冬,在某些地区,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农户就会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茄子,这种栽培模式肯定会造成病原菌不断积累,引起病菌初始基数增大,发病可能大大增加。
5、用药方式不恰当,褐纹病反复发生
茄子褐纹病在苗期、成株期都会发生,菜农在防治的时候,如果只注重即时效果,病害减轻了就放松了警惕,只会治标不治本。当进入结果盛期以后,一旦遇上合适发病条件,褐纹病就会卷土重来,迅速传播,导致防治难度成倍增加。
重点提醒:茄子褐纹病的病原菌可以从自然伤口、机械伤口侵入植株体内,根据这一特点,叶片被阳光灼伤,或者是农事操作形成的伤口,都会方便致病菌侵入,有利于褐纹病在田间大流行。
1、减少田间初侵染菌源
我们在种植茄子时,务必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度,坚持从无病茄子上采种,还要进行种子消毒,将茄子种子至于55度温水中浸泡15分钟,再用多菌灵溶液消毒。在育苗时,必须用无病土,苗床土壤最好选用未种过茄子的土壤,在播种的时候,还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消毒土壤。另外呢,可以考虑覆盖地膜,能有效防止地表病菌的传播、再侵染,防病效果十分显著。在茄子收获完毕以后,做好清园工作,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并及时翻耕土壤。
2、及时整蔓,调整植株
在茄子植株成型以后,我们要及时整蔓,打掉不必要的枝叶,为田间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以促进茄子结实,避免病害发生,提高产量与品质。
3、合理密植,避免拥挤
我们在进行茄子移栽定植时,必须根据品种特性,规划好行距、株距,一定避免过度密植。只有合理种植密度,才可以提供充足生长空间,保证单产。农学博士发现,在茄子生长后期,很多地块都容易发生拥挤密闭,我们可以适当拔除弱株,为健康植株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4、农事操作要小心,尽量减少植株伤口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要及时防治蛀干性害虫,并至于农事操作可能带来的机械损伤,避免为病菌侵染植株提供途径。
5、药物防治很关键
(1)种子处理:在播种之前,我们可以用40%高锰酸钾150-200倍液浸种2-3个小时,也可以用40%福尔马林水剂300-500倍液浸种15-20分钟,洗净后再进行播种。
(2)床土消毒:茄子的苗床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土拌匀后用于播种, 在播种的时候,还可以撒施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将药土覆盖在种子上。
(3)发病后治疗:在给茄子喷药之前,我们要先摘除病叶、病果,并掌握初期用药,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推荐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10天用药1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
总结
说实话,茄子褐纹病防治起来并不难,最关键的是要转变防治思路,以预防为重点,治疗为辅助。今年雨水格外多,茄子还有很长的采摘期,为了避免褐纹病大流行,农学博士建议菜农现在就行动起来,加强预防措施,不能过于依赖化学农药。做好通风排湿、肥料追施、病果清理,就可以有效减少茄子褐纹病发生。
转发0评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