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泽是柑橘外观品质的核心指标之一,虽然柑橘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绿熟阶段(即果实为绿色时果肉已成熟),但在多数消费者眼中,柑橘色泽是与果实成熟度挂钩的,转色不良的果子似乎看上去就不好吃。因此,绿皮或转色不良柑橘的市场认可度与商品价值相对较差。
10月后,多数中晚熟柑橘将进入转色期,到底如何才能让柑果顺利上色呢,这里我们来简要探讨一下。
柑橘转色的本质是由于果皮上原具有有一定光合能力的叶绿体转变成为积累类胡萝卜素的有色体,并伴随着叶绿素含量减少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
所以,幼果期、膨果期的柑橘是一水的绿,在进入成熟期后才开始从果脐部慢慢转黄(果柄先转黄的要查黄龙或炭疽),直至整果显现出固有的成熟色。
实际上,我们促柑橘转色,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保证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的累积,而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内外皆有。
①糖分:果实中糖分水平高,可促进叶绿素褪去,并有利于类胡萝卜素显现和形成。
②矿质元素:氮水平过高不利于叶绿素分解,而钾、磷、钙、镁、硼、锌、钼等对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代谢有促进作用。
③内源激素:乙烯可促进花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赤霉素可抑制果实的叶绿素降解,脱落酸能加速叶绿素降解,但两者均会阻碍果皮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当然,调控柑橘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内部因素应包括,类胡萝卜素结构基因的表达,转录因子对结构基因的间接调控、色素合成场所有色体的分化等等,不做深入研究的话,大可不必弄的这么通透,想了解的朋友可后台留言,文献打包发您。
①温度:柑橘果实启动自然成熟转色时需要低温条件,尤其是夜间适宜低温。因为夜间的低温,可减少果实的呼吸强度,增加糖分积累,并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早熟柑橘绿果多,原因正是在此处。
②光照:良好的光照条件,可通过影响相关的光信号转导转录因子的表达,来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③水分:适度的水分胁迫可抑制氮素的吸收,促进果实糖分的累积,而加快叶绿素的消退与类胡萝卜素的累积。
合理施肥:柑橘果实生长后1/3阶段是品质形成的关键期,在保证营养的供给的同时,还应控氮增磷钾、增中微量元素,重视叶面追肥,如喷施零氮全营养的红库,也可配施高活性垦多乐芸苔素内酯,来提升营养水平、平衡激素水平,助力均匀上色。
科学控水:适度的水分胁迫能促进果实上糖着色,同时利于诱导成花,但注意把握好度,否则过犹不及,易使柑果偏酸及影响花芽形态分化。一般来说,秋冬干旱连续15~20天以上时,应酌情淋跑马水,但不建议树冠喷水,易生浮皮果。
改善光照:加强树冠管理,合理修剪,保证果园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达到增光、增甜、促着色的目的。
本文由农业助手团队编写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农业助手,转载时请勿修改文章内容,修改必究!
转发0评论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