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岁的马新世,是土生土长的杨陵区李台街道人。
从记事起,马新世就跟着父亲种西瓜、甜瓜,深知种瓜的酸甜苦辣。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西瓜、甜瓜品种少,品质也不太好。瓜农想种好品种,但种子价格动辄一两百元。为了让瓜农用上物美价廉的种子,马新世深思熟虑后,毅然辞掉了工作,回家开始尝试着种植西瓜、甜瓜,准备干出一番名堂。
没有土地,马新世就将自己家的承包地作为实验基地;知识不够,他便一趟趟地往当时的西北农学院跑,求教专家教授;缺少资金,他便求助于亲戚朋友……
1992年,马新世创办的我省首家民办农业科学研究所——杨凌西瓜蔬菜研究所挂牌成立,马新世正式走上了西瓜、甜瓜品种选育之路。
马新世充分利用杨凌农科城资源优势,跟随我国著名西瓜、甜瓜育种专家魏大钊潜心学习技术,从此开始了他职业农民的生涯,而陪伴着他的就是这些西瓜、甜瓜。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杨凌揉谷镇的杨凌职业农民创新创业园。马新世联合杨凌千玉西甜瓜专业合作社、杨凌中来种植专业合作社等联合组建的杨凌柯瑞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内,一座座双拱双膜种植大棚宽敞明亮。大棚内西红柿、甜瓜香味四溢。记者看到,这里的秧苗不是直接种植在大田里,而是长在一个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15厘米的白色“营养枕头”里。
“营养枕头”里面装的就是马新世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刘存寿一起发明的植物生长有机营养物质。这些物质由植物秸秆、畜禽粪便等经过微生物高温发酵,再对植物营养元素精量计算和严格调配,再用一根根细长的黑色管道把“营养枕头”联结起来,浇水、施肥一次性完成。这样更方便智能化灌溉和补充营养。马新世介绍,经过探索,园区目前已经形成特有的“3+2”组装技术体系。
这项技术可以让土地得到很好的修整,恢复了土壤肥力,为国家“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的推动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目前这项技术已在杨凌推广500亩,今年将突破2000亩,咸阳、榆林等地已开始布点推广。
“如今我们的一个甜瓜、西瓜比市场价要高出一倍,而且供不应求。”马新世说,目前,实验区种植户每亩单茬产值超过3万元,一年每亩地的收入10万元。现在园区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返乡务工人员、外地创业者等承包温室、劳务打工、现场培训、观摩学习。
除有机营养枕栽培外,马新世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教授的智慧汇聚起来,组建了一个拥有34人研发团队的公司,先后培育出了“早熟厚皮甜瓜”“薄皮甜瓜”“薄厚皮中间类型甜瓜”“大果型西瓜”“圆果类西瓜””甜瓜嫁接砧木”6大系列30多个新品种的西瓜、甜瓜,推广至全国20多个省份,其中“陕甜一号”薄皮甜瓜立体吊蔓栽培面积全国累计推广超百万亩,实现社会经济效益过亿元。
马新世获得了省部级“甜瓜高效栽培”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承担了“陕西阎良甜瓜试验示范站建设”等科研项目。他在阎良推广的“早蜜”牌厚皮甜瓜,由2000年种植的2亩发展到现在的10万亩,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他用小甜瓜撑起了农民增收的一片广阔天地。
多年来,马新世不仅致力于培育西瓜、甜瓜新品种,推广种植新技术,还免费培训农民。自创业以来,分别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陕西省十佳职业农民、全国农村十大新闻人物等诸多殊荣,并当选首届陕西省职业农民协会会长。
“我能取得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杨凌优越的政策支持,我将继续坚守自己的‘甜蜜事业’,并将这份‘甜蜜’带给更多的农民朋友,让农民成为体面又光彩的职业。”马新世说。记者 王平
转发0评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