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的乌兰布和沙漠中,一个生态产业园中引进了2000只大鹅。在农村养大鹅,不是啥新闻,可在沙漠里养大鹅,这事还是头次听说。
一般养鹅都要靠近有水的地方,像是最近频频被人提起的演员周杰,没剧本拍了就干脆回家包了一片地,又种稻谷又养鹅,他对自己这样评价:我可能是演员中最失败的,演着演着就不演了,我也可能是农民中最不会种田的,但却是最幸运的。
演员周杰是临近水源养鸭,在黑龙江通北林场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养殖户艾鸿鹏想通过当地的林业资源来发展生态养殖,林场给了他一块地养鹅。看别人养鹅容易,自己上手可就难了。刚开始鹅雏就出现了问题,雏鹅死亡、患病,让艾鸿鹏有点懵。通过寻求技术支持,当地技术人员告诉他要在养鹅的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这样能避免感冒以及大肠杆菌的发生。并且还要及时为鹅来打疫苗,做好鹅的疾病预防工作。
除了在饲料和疫苗上下功夫外,对于养鹅的场地也要消毒杀菌,并分割划分养殖区域,达到闲置鹅运动,以减少能量消耗,这样能够起到不错的育肥效果。与此同时,还尝试一起养殖了鸡和大雁等动物。现在艾鸿鹏的养鹅事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第一批5000只肉鹅,第二批5200只浙东大白鹅情况良好,每只鹅利润保持在40元左右,每只鸡的利润在20元到30元不等。
取得成功之后,艾鸿鹏并没有保守,而是帮助林场附近的种植户以及贫困户一起走向致富路,他总结自己的养殖经验,推进了种鹅养殖、生产鹅蛋、鹅苗孵化三种产业形式,将自己的“养鹅经”传播给更多人,吸引山上很多林场里的养殖大户前来学习,成了当地闻名的“养鹅达人”。
说回文章开头说起的沙漠养大鹅。为啥要在沙漠里养鹅呢?其实这2000只大鹅,来到沙漠上并不是为了下蛋,而是为了除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内蒙古的乌兰布和沙漠总面积约有1500万亩,其中430万亩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分布在磴口县内。这里有一个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所做的事就是推动沙漠的综合治理。在园区内,750亩果树长势不错,但也有问题,那就是杂草较多,对果树的生长很有影响。
一半除草,不管是人工拔草还是使用除草机械,都需要雇人。可产业园这个地方较为偏僻,雇人成本很高,并且不好雇人,但杂草的问题还得解决,咋办呢?2020年5月下旬,他们引进了2000只鹅,进行了一波生物除草。
鹅,是草食性的家禽,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食,他们觅食能力强,在饲料不足的时候,能够自己寻觅天然植物饲料,约每天消耗2公斤的青草。这2000只鹅就等于200台“行走的除草机”,几天下来,果树区的杂草得以大量减少,治理效果立竿见影。
养鹅,在果园里既能起到除草作用,生态绿色环保,还有了一份额外的收入。2000只大鹅散养在750亩果园内,吃杂草的同时把粪便直接拉在果园内,提升了土地肥力,让果树生长的更好,省去了施肥的成本,它们吃的杂草,省去了人工除草费用每年约25万元,还节约了饲料。预计到了10月份时候,这些白鹅就可以达到出售的标准,每只售价150元左右,总价可达到30万元左右。#三农# #智慧农民#
转发0评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