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从苗期开始一直到成株期都能发病,一般情况下,在番茄坐果后发病开始加重,不仅危害叶片、茎,果实也会受害。叶片上先出现病斑,随后向主茎蔓延,颜色为黑褐色,最终导致整株番茄萎蔫。
叶片发病:病斑从下部叶片的叶尖或边缘处开始,前期为墨绿色的水渍状斑点,随着病害加重,当田间湿度较大时,叶片背部的病斑上会有白色的霉层,然后扩散到主脉和叶柄,导致叶片萎蔫下垂,最终形成湿腐状。
茎部受害:前期会有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随着病害加重,会变成黑褐色的湿腐状,当遇到下雨天气,田间湿度大,在病斑的边缘会出现白色的霉层,严重的情况下,造成上部枝叶枯死。
果实受害:一般情况下,病斑多出现在靠近果柄的位置没,和叶片、茎部一样,前期也是会出现墨绿色的水渍状病斑,后期变成褐色,会有凹陷,遇到潮湿的情况,病斑上会有白色的霉层,并且导致果实腐烂。
发病规律:
以病残体为主要侵染源,靠气流、雨水和灌溉水传播,气温在25℃病菌发育最快,仅3~4天,过高温度反而不利于病害的流行。病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较严,75%以上方可发生。湿度高是主要诱发因素。植株繁茂,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瘠薄植株衰弱,或偏施氮肥造成植株徒长,以及番茄处于生长的中后期,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1.番茄晚疫病发生的适宜温度气温在18℃—22℃,相对湿度95%以上发病最快,所以春季和秋季番茄晚疫病发生最严重。
2.番茄种植要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进行整枝打叉摘叶工作,增加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害的发生。
3.番茄晚疫病发病初期,发现中心病株后,要立即全面喷药,发病中心地块要反复3~4次喷药封锁,并将病叶、病枝、病果和重病株带出田外烧毁。
药剂可以选择:烯酰吗啉、锰锌·烯酰水分散粒剂、霜霉威、甲霜灵·琥珀酸铜、以及氟吡菌胺霜霉威 、咪鲜松脂铜等。
提醒:打药的时候,叶背、茎秆、青果等处均要喷到,植株中、下部位是重点喷药区,要轮换用药。
转发0评论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