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金九银十”的丰收季节,我们职业农民,这个充满希望的职业相聚在一起。农业怎么做?农民怎么当?农村怎么去建设,这些现实问题仍然横亘在前。其实很多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和见解,在这里我仍要分享我个人的五方面观点:
一、解放思想、抱团取暖。发展的问题是思想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解放思想,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补己之短。闭门造车不如出门合辙,我们协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职业农民的贡献,同时协会的壮大更能给每一个人的带来切身利益。抱团发展,我们职业农民的事业才有出路。
二、抢抓机遇,吃透政策。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的城镇建设、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们的农业却成为了短板,拖了发展后腿,已经与高速发展的经济格格不入。短板就是机遇,在刚刚过去的9月1日,中央颁布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对我们的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树立信心,勇立潮头。农业是一个永远不会掉队的朝阳产业,衣食住行,食为第二。农业也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的行业。我坚信,在接下来的5-10年,我们一定是最有前途的人。职业农民不是普通农民,在农业发展中,我们要坚定信心,做农业的领头雁、排头兵,做好自己,带动别人,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榜样,也让我们农业成为大家向往的职业,把我们家乡建设成美丽家园。
四、研究市场,品牌竞争。农业的本质依然是商业,需要面对市场,面对消费者,这才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我们是谁?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我们的客户是谁?是直接对接终端消费者还是批发商(二道贩子)?我们怎么赢的市场,提高占有率?为什么别人能干我不能干?这些都是商业的本质问题。
本为真,如果脱离本质,没有全方面的指导和科学决策,种什么都是一哄而上或者我们一味追求新奇特,不去认真研究客户,不去了解消费者的想法,最终,失败还得我们自己买单。
五、质量为先,合理负载。“提质增效”大家经常都挂在嘴上,但是真正要革自己的命的时候,却下不了手,“今年再看看吧”,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实“减产提质增效”应该是我们质量的根本,任何果树,一亩地里的阳光、水分、土地是有限的,人都如此,何况是树。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让减产,这是科学的自然规律,违背自然法则的后果,果树和动物可不会说假话。
目前村里大都是50、60后农民为主,很少有年轻人,虽然张春已经回村种起了“晓文一号”大樱桃,但是干农业真不是靠热情和情怀能解决问题的。说说你们的回村感受,来这里发泄一下你们的酸甜苦辣。
转发0评论10
农业不是朝九晚五的时间性管理,从事农业生产,只要迈进了这个大门,就是超负荷的时间,但是翻倍付出的相对而言收获的是满满的幸福快乐。都说自己的时间自己说的算,可我发现是时间控制着我,这可能是我的失败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