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蓟马(Thrips tabaci Lindeman)属于缨翅目,蓟马科,又称烟蓟马、棉蓟马,是危害葡萄的主要害虫之一。因其虫体小、繁殖快,防控难度大,导致葡萄减产及品质的大幅度下降。#智慧农民#
一、害虫识别特征
成虫:体长1.0-1.5 mm,淡黄色至深褐色,头宽大于长,复眼紫红色,单眼3个。触角7节,灰褐色,第2节色深,在第3、4节端部各有1角状感觉器。翅狭长,淡黄色,透明。下腹部第2-8节背面前沿各有1条栗色横纹(图1)。
图1 雌成虫
图1 雄成虫
图片引自:
https://data.nhm.ac.uk/dataset/collection-specimens/resource
若虫:淡黄色,无翅,经4龄发育为成虫,触角6节(图2)。
卵:肾形至卵圆形,长约0.3 mm,初产时乳白色,之后变为黄白色,透过卵壳可看到眼点。
图2 葡萄蓟马生活史
图片引自:
http://pubs.cahnrs.wsu.edu/publications/pubs/fs126e/
二、为害特点及生活习性
若虫及成虫通过锉吸式口器为害葡萄嫩叶、新梢和幼果。受害叶片,先出现褪绿的黄斑,后叶片变小,卷曲畸形,甚至干枯,有时造成穿孔;花受害,造成植株不能孕穗结果;受害幼果,被害部位脱水干缩,形成纵向黑斑,后期形状纵向木栓化褐色锈斑,影响果粒外观,降低商品价值(图3-4)。
华北地区每年发生6-10代,多以成虫和若虫在葡萄植株或杂草残株上越冬。次年在葡萄展叶后开始为害,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入危害盛期,7-8月间同一时期可见各种虫态,10月以后为害程度明显减轻。蓟马成虫活跃,能飞善跳,怕阳光,多在早晚或阴天取食,主要为害叶片背面。
图3 葡萄叶片受害状
图4 葡萄果实受害状
三、葡萄蓟马减药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树体管理,适当进行修剪保持葡萄冠层的通风透光;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重施基肥、有机肥,促使植株健壮,增强植株抗性,有利于减轻虫害;及时清除田园杂草,保持园内整洁;在春季葡萄发芽前喷3-5度石硫合剂,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2)悬挂粘虫板
蓟马对紫板、白板和蓝板的趋性较强,可悬挂粘虫板进行监测和诱杀,悬挂方向与棚架平行,高度与棚架顶部持平。每亩可悬挂3-5张粘虫板(25×30cm)监测虫口密度,当虫量增加时,悬挂20张粘虫板进行诱杀。
(3)科学使用药剂防治
喷药关键时期应在开花前1-2d或初花期,树上和地面同时喷药。可使用1.8%阿维菌素1000倍液、2.5%联苯菊酯1000倍液或5%啶虫脒2000倍液(各种药剂轮换使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蓟马活动频繁时进行喷药)。
(4)保护天敌昆虫
捕食性天敌小花蝽、猎蝽、草蛉等,对蓟马的发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田间农事操作应注意对天敌的保护。
作者:李静、甄志先、杜国强、冉隆贤(河北农业大学)
转发0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