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东莞市农业局获悉,东莞市本土水稻新品种“凤新丝苗2号”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这一新品种是由中堂镇农民陈志坚选育,这已经是陈志坚第5个自主选育并通过省级审定的水稻品种。
50年如一日培育水稻品种
陈志坚今年71岁,从20岁种植水稻至今坚守了50年。
50年的水稻人生,坚叔完成了从农民到农技师的转变:手握多个省级和市级审定品种,先后选育出了凤枣丝苗、中广丝苗5号、凤新丝苗、凤营丝苗、凤新丝苗2号这5个省级审定水稻品种及多个市级审定品种,多次获东莞市政府科技进步奖和东莞市农委科技进步奖,所育品种大多得到推广种植,曾被媒体称为“东莞袁隆平”。
陈志坚近期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凤新丝苗2号”成功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这个新品种有抗台风的功能。“台风山竹来了之后,其他水稻都被风吹倒,后期生长的时候出现严重斑点。凤新丝苗2号与其他水稻不同,水稻叶片较厚,株茎周围纤维素密度高,硬朗耐性较好,应对台风时机械系、摩擦性适用度更强。台风后,凤新丝苗2号生长良好。”陈志坚介绍。
创造效益超1亿元
水稻育种工作很辛苦,但陈志坚乐在其中。“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培育出更多、更好的水稻品种,在全国大范围推广,让更多的农民受益。”陈志坚说。
事实上,陈志坚做到了。2010年,他选育出水稻品种“中广香”(原名“凤香丝苗”),目前该品种已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仅在广西、江西累计推广种植100多万亩,平均亩产450公斤。中广香的含铁量比普通水稻高出近3倍,填补了我国水稻育种史上高铁品种的空白。
广西南宁水稻研究所负责人曾粗略统计,“中广香”在广西象州、柳州、贵港、南宁等地推广种植超10万亩,按亩产450公斤、每50公斤收购价150元算,创造经济效益达1.35亿元。此外,陈志坚选育的水稻品种“凤香丝苗12号”2009年通过广东省区试,平均亩产426公斤,与参照品种“粳89”相当,米质达到国家和省标准优质2级。近期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凤新丝苗2号”,2017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8公斤,米质被鉴定为国标优质1级,适宜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晚造种植。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