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全面小康,农村是短板,而农村的短板最直观地体现在基础设施等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讲话中再次强调“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这一目标任务,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通过“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厕所革命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绝大多数自然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网络等生活设施进入农村的新气象,打造出不少田园风光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农村社区,大大提升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然而,在一些地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依然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基础设施城里高大上、农村一穷二白的现象仍然存在;有些农村因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和后续管护服务中存在着“痛点”和“堵点”。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坚持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铆足更多的干劲,用足更多的巧劲,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
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影响广,必须先进行科学规划再开展项目实施,杜绝建设性破坏、贪大求洋、“翻烧饼”等现象。同时,要将规划放在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大局中进行设计,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务求多规合一、实用适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要创新多元投入的机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只靠敲锣打鼓,必须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有关部门应再多给予一些财政支持,通过机制创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一方面算好“整合账”,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重点支持需要优先发展的领域,避免撒胡椒面;另一方面念好“撬动经”,积极创新投入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后续管护服务。
要明确循序渐进的基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会一口吃个胖子,应遵循先抓重点工程,再向外延伸;先搞好硬件,再完善软件的思路;既有突破精神,提高建设效率,又有历史耐心;确保建设质量,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当前,应重点建设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基础设施。
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工作多、难度大、周期长,是农村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我们要以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指引,真抓实干、久久为功,让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早日建立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