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黄化病危害严重?及时找准发病原因,4个关键措施得了解

小鱼儿仙倌

2024-10-31 21:34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猕猴桃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猕猴桃产量和品质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失绿、发黄,严重时会导致植株生长停滞甚至死亡。要有效控制黄化病,农户需了解其发病原因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本文将介绍猕猴桃黄化病的成因及4个关键防治措施,帮助农户有效应对该病害。


一、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病原因

  1. 缺乏铁元素:猕猴桃黄化病常因缺铁而导致,尤其在碱性土壤中,铁元素不易被根系吸收,影响叶绿素合成,出现黄化症状。
  2. 土壤酸碱不平衡:猕猴桃喜欢偏酸性土壤,如果土壤pH值偏高,矿物质元素的吸收受阻,影响营养供给,使叶片黄化。
  3. 根部受损:土壤中积水或根系病害会影响猕猴桃根部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导致植株营养不良,出现黄化现象。
  4. 病菌感染:如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感染根系或茎部,都会导致营养输送受阻,诱发黄化病。

二、防治措施一:补充铁肥,确保营养供给

猕猴桃的黄化病常因缺铁引起,因此需及时补充铁肥以改善症状。

  • 叶面喷施铁肥:在发病初期,可喷施0.2�.3���酸亚铁溶液或有机螯合铁,每7至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至3次。叶面喷肥见效快,能够迅速缓解叶片黄化。
  • 根部施用螯合铁:根部施肥可更持久有效。将螯合铁或有机肥混入土壤,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效铁含量,促进猕猴桃对铁元素的吸收。


三、防治措施二:改良土壤酸碱性,调节适宜pH值

土壤pH值过高影响猕猴桃对营养元素的吸收,特别是在碱性土壤中易发生黄化。因此,调节土壤酸碱性对预防黄化病至关重要。

  • 施用硫磺粉:若土壤pH值过高,可在土壤中掺入适量的硫磺粉,每亩施用50至100公斤,有助于降低土壤pH值。
  •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料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持水性,还能为根系提供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有效改善黄化病。

四、防治措施三:加强排水管理,保护根系健康

根系健康是猕猴桃生长的基础。过度积水会使根系缺氧,导致营养吸收受阻,因而加强排水管理非常重要。

  • 定期检查排水沟:在多雨季节或地势低洼的果园,需及时检查和疏通排水沟,确保雨后田间不积水。
  • 适当中耕:在根系周围定期中耕,保持土壤通透性,以改善根部的氧气供应,预防黄化病的发生。

五、防治措施四:防治根系病害,确保营养输送畅通

猕猴桃黄化病与根系病害密切相关,尤其是根腐病、炭疽病等病害会阻碍营养的正常输送。因此,加强对根部病害的防控尤为重要。

  • 病株及时处理:在发现根部感染病害的植株后,应及时清理并消毒,防止病菌扩散。
  • 预防性药剂处理:在黄化病高发期或多雨季节,可使用适量的杀菌剂如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菌滋生。施药时需注意不宜过量,以防对植株根系产生药害。


结语:猕猴桃黄化病虽是种较为常见的病害,但通过补充铁肥、改良土壤酸碱度、加强排水管理和防治根系病害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掌握这4个关键防治措施,有助于提高猕猴桃产量,确保果实品质,为农户带来更好的收益。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