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梁万平

2020-10-26 09:0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一、番茄晚疫病危害症状

番茄晚疫病在番茄幼苗、成株期均可为害叶、茎、果,但成株期的叶、茎、青果受害较重。幼苗染病:先从叶片开始发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使茎基部变细呈水渍状缢缩,导致全株萎蔫或折倒,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白霉。叶片染病:成株期多从植株下部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扩大后转为褐色,高湿时叶背病斑边缘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斑扩展至全叶,使整片叶腐烂;干燥时病部干枯,呈绿白色,脆且易破。茎及叶柄发病:发病时初呈水渍状斑点,渐呈暗褐色或黑褐色腐败状,很快绕茎及叶柄一周,病斑呈长圆形凹陷状,破坏植株维管束,严重时可引起病部以上枝条倒折甚至萎蔫,植株水分供应受阻,导致萎蔫。青果发病:病斑初呈油浸状、浅褐色,多从近果柄处开始发病,随后逐渐蔓延,引起萼片发病,并向果实四周扩展呈云纹状不规则病斑,病斑边缘没有明显界线,发病果实的病部表面粗糙,果肉质地坚硬;扩展后病斑呈暗棕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边缘长出稀疏白色霉层。果实受害后,病原菌向果实内部蔓延,切开后可见果肉褐化,但果实一般不变软。



二、番茄晚疫病发病规律

番茄晚疫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可多次重复侵染的流行性病害,晚秋至早春在日光温室容易大发生和流行。病菌借气流和灌溉水、水滴传播引起发病,在田间形成中心病株,潜伏期一般3~4天。在条件适宜时,由棚膜水滴滴溅到或灌水迸溅至植株下部叶片,果实上引起发病,形成中心株,中心病株出现后,由气流传播使病害向四周扩展蔓延,往往几天内整棚番茄就会普遍发病。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晚疫病病菌在较低温度(10℃~13℃)和高湿(空气相对湿度85%~97%)条件下容易发生。叶面有水滴是发病的决定条件,一般在白天温暖但不超过24℃,夜间冷凉但不低于10℃,早晚雾大露水多或者连日阴雨雪,棚内空气湿度长时间在75%~100%时,晚疫病就会发生并容易流行。凡是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灌水过多,底肥不足、偏施氮肥、持续阴雨(雪),光照不足,棚膜质量差或棚膜内侧不平展水滴流淌严重等均利于病害发生与蔓延。3~4月份遇春寒天气,阴天多,日照少,发病加重。



三、番茄晚疫病防治措施

晚疫病有发病早、危害时间长,危害程度重等特点。防治该病,要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施肥、管理、药剂防治等技术综合应用,才能有效遏制和切断病菌侵染流行途径,将番茄晚疫病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性较强品种;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少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长;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采用高垄膜下滴灌或膜下暗灌,合理灌水,切忌大水漫灌,灌水后及时排湿,适时放风并逐渐加大放风量,控制病害发生;加强棚内温度、湿度、光调控管理,及时吊蔓、整枝、疏花疏果、清除底部老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阴天要揭帘利用散射光,并进行短时间换气后再密闭分口提温。



2.物理防治。在高温季节进行高温闷棚,在上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残留的根、茎、枝、叶,深耕土壤30cm以上,结合深翻施入腐熟的农家肥。浇足水,密闭风口。利用7月份晴天高温天气闷棚10~15天,可有效杀灭土壤和棚内病菌。

3.化学防治。在预防阶段主要使用保护剂,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5%百菌清烟剂等防治,每隔10~14天喷防1次,连续喷2~3次。发现病后,可用68.75%霜霉威氟吡菌胺(银法利)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52.5%恶唑菌酮霜脲(抑快净)1500倍液对叶片正、背面及茎秆、果实进行全面喷药,每隔5~7天喷药1次,连续用药2~3次控制病情。茎杆发病采用涂抹法防治,可用64%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灵锰锌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150倍液,加少量面粉调成糊状,轻轻刮掉病斑上疤痕后,将糊状药液均匀涂抹在病斑部位。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

农友5610

2020-10-29 06:20

很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230

2020-10-28 08:40

及时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014

2020-10-27 09:58

老师讲的很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