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秋冬季管理要点

农技科普

2025-11-12 08:50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近期,培养健壮、适时老熟秋梢结果母枝是重要工作,是荔枝成花的关键,一般情况下,贵港地区中晚熟荔枝品种,如桂味、贵妃红、鸡嘴荔、禾荔、仙进奉等末次秋梢在9月下旬-10月上旬萌动、11月中下旬老熟是较佳的结果母枝,有些地区仙进奉12月上旬老熟也较佳。气候不同,每年的适时老熟时间也有所不同。以下措施,因品种、树势及后续气候而异,请根据实际情况参考。   

一、药物促秋梢老熟。

(一)叶子已全展开的枝梢(图1),可用98%的二氢钾30-50克兑水30斤喷雾,隔7天视情况再喷1-2次。

(图1)

(二)叶子已展开大部分的枝梢(图2),可用98%的磷酸二氢钾30-50克+25%多效唑3-5毫升兑水30斤喷雾,隔7-10天视情况再单喷磷酸二氢钾1-2次。

(图2)

二、 药物控制冬梢

冬梢一般是指十一月至次年一月抽出的营养枝梢。

(图3)

(图4)

药物控梢可采用下列措施中的任意一种:

(一)多效唑控梢。单一使用多效唑控梢,稍为安全,掌握顶芽开始萌动时即喷(图3),使用浓度:15%多效唑粉剂,15-30g兑水30斤;25%多效唑悬浮剂10-20ml兑水30斤。

(二)乙烯利与多效唑混合液控冬梢:顶芽刚开始展叶(图4)喷雾:40%乙烯利15-20ml+15%多效唑15-30g或25%多效唑悬浮剂10-20ml兑水30斤

(三)5%烯效唑控梢。顶芽开始萌动或刚开始展叶(图3图4)喷雾,使用浓度:5%烯效唑9-12g兑水30斤。

以上(一)(二)(三)方案从现在至未见白点期间可采取对应的措施,视顶芽萌发程度及天气情况选用浓度,即顶芽萌发长、温度低选择高浓度,顶芽萌发短、温度高选择低浓度。

(四)乙烯利杀冬梢。使用浓度:40%乙烯利20-25ml兑水30斤(五)6%乙氧氟草醚杀冬梢。8-10ml兑水30斤。

 

(图5)

 

(图6)

以上(四)(五)方案从11月中下旬至未见白点期间,出现图5图6情况,可采取对应的措施。冬梢短、叶嫩、宜采用低浓度,冬梢长、叶已展开应用较高浓度;此时适宜温度为20-28℃。

药控后至一月中下旬前如果又有冬梢萌动的迹象(未见白点),已间隔20天以上的可进行第二次较低浓度药物控梢或改用其它措施控梢。

三、药物控梢主要事项

1、乙烯利发生作用的适宜温度为20-28℃,气温超过28℃时,要降低使用浓度;控冬梢使用浓度:8-15ml/15kg水;杀冬梢使用浓度:10-20ml/15kg水;冬梢短、叶嫩、宜采用低浓度;冬梢长、叶已展开应用较高浓度。

2、严格掌握浓度,用注射器的针筒准确抽取药水;均匀喷至叶面湿润;不能反复喷同一位置;两次喷药时间要间隔20天以上,且浓度逐次降低,乙烯利副作用会加速老叶衰老脱落。

四、完全老熟的末次梢控梢促花物理措施。

(一)晾根。末次秋梢老熟后,将树盘上的覆盖物、枯枝落叶等清除,使根群裸露日晒,让土壤水分蒸发,逐渐使根系进入缺水状态,从而抑制顶芽萌动,控制冬梢抽生。

 (二)断根法。挖环形深沟断根,沿树冠滴水线下深挖环沟,切断吸收根,减少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达到干旱的作用,以抑制冬梢生长。

 (三)短截冬梢法。11月底或12月上中旬枝梢长约10㎝左右时,在未能采取药物杀梢和环割、环剥抑制冬梢时,可采用人工短截或疏花机剪梢。短截枝梢时宜留基部约2㎝左右,利于从梢基部侧芽分化花枝。

五、秋冬季虫害管理

(一)尺蠖、夜蛾、蚜虫、蓟马等,为害梢、花穗,可选用药剂:25克/升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40%除虫脲悬浮剂2000-2500倍液、7%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悬浮剂3000-5000倍液、30%阿维菌素·灭幼脲悬浮剂1000-1500倍液等防治。

(二)叶螨、瘿螨(毛毡病)为害梢、花穗,可选用药剂: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5%唑螨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40%联苯肼酯·乙螨唑悬浮剂4000-5000倍液等防治。

(三)介壳虫,防治时期:低龄若虫期,可选用药剂:25%噻嗪酮悬浮剂1000-2000倍液、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40%螺虫乙酯·毒死蝉乳油2000-3000倍液、20%螺虫乙酯·呋虫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等。

来源:贵港市农业农村局、广西荔枝龙眼创新团队

2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0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