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农业农村部公布了
第一批26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达州和宜宾市的两家家庭农场入选
达州市开江县鸿发家庭农场
为何能入选?
农场有哪些特点?
鸿发家庭农场位于达州市开江县广福镇夏家庙村。农场主方庆林是一个90后年轻人。
2013年11月登记成立家庭农场,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018年被评定为四川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1
出栏生猪3876头 净利润85万
2008年5月,方庆林回老家看望父母时,他毅然下定决心:带着妻子回乡搞猪业。
2012年,他筹资45万元修建了800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当年出栏商品猪800多头,利润达16万元。如今,他的农场占地面积49.8亩,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圈舍6000平方米。2018年,农场出栏商品猪3876头,实现净利润85万余元。
方庆林的养猪场
硬件齐全
今年5月,农业农村部工作人员到方庆林的农场作实地调研,硬件上,风机、水帘等温控设备,自动料线、自动水线等饲养设备以及产床、保育栏等繁育设备齐全。同时,方庆林引进外二杂母猪,进行自繁自养,同栋圈舍采取“同进同出”。
分工明确
农场建立了完善的疫病防控、消毒管理、饲养管理等管理制度,按照家庭成员的岗位职能职责,明确工作目标任务。方庆林负责投资和经营管理,其他家庭成员负责场内饲养管理,外聘技术人员1人负责场内技术指导,形成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管理体系。
1
对接市场 科学饲养
“农场目前没有因非洲猪瘟而受到损失,但大家都还是有些担心,我目前存栏有3000头,一半将在今年年底出栏,另一半在明年5月出栏。”方庆林说。
2017年,方庆林与获得产业发展小额信用贷款但又没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协商,吸纳广福镇3个村43户贫困户资金215万元,采取“保底分红”模式入股家庭农场,2018年共分红15.05万元,户均达到3500元。
同时,家庭农场在沼液排灌、猪粪干湿分离、物资装卸、玉米种植等季节性用工方面,优先聘请当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想方设法增加他们的收入。
鸿发家庭农场还利用猪场优质杜洛克种猪优势,在周边乡镇大力推广优质“外三元”杂交商品猪,免费开展生猪养殖技术培训,免费提供疾病防治服务,积极拓宽销售渠道。
“现在中央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上在我们这里规划了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我们准备按照‘猪+沼+果(蔬)’产业循环发展模式,今年建一个大型的沼气池,继续在周边流转土地,种植优质水果和蔬菜,利用沼渣沼液给水果施肥,实现单纯养殖向种养配套转变。”方庆林说。
开江案例的这些经验可借鉴
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生产经营
因地制宜实现最佳规模效益
注重现代农业科技运用
走绿色发展之路
生产管理制度比较健全
加强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合作
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发挥服务带动普通农户作用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记者:张立峰(受访者供图)
编辑:米强
校对:范莉
审核:官国雄
转发0评论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