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鸭共作”生态养殖技术

渝农云平台

2020-04-15 10:5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一、技术概述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适量的雏鸭放入稻田,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粪便又可作为水稻良好的有机肥料。稻田养鸭,不但达到了减少化肥、减少农药(“双减”)的目标,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提升了稻米品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因此,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可实现环保、有机、生物链系统可持续生产,能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有机的稻米及鸭肉(蛋)等农产品。

二、技术要点

1、稻、鸭品种的选择;

2、稻田养鸭过程中鸭舍设计与建造;

3、不同阶段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4、不同环境条件下鸭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5、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治

三、适宜区域

   水稻种植区域均可。目前在重庆酉阳和丰都县都有示范和推广。

四、增产增效情况

1、经济效益:按每亩稻田养鸭20只,每只麻旺鸭平均出栏体重1.3kg,市场土鸭平均价40元/kg计算,每亩稻田仅养鸭可获收入1040元,扣除饲料、鸭苗、围网等成本38元/只,亩获养鸭效益280元,实施稻鸭共作后节约农药、除草剂、化肥等成本30元,亩综合效益达310元。如推广稻田养鸭5000亩,可获得155万元。此外,稻鸭共作田块因没有追施化肥、喷洒农药和除草剂,稻米品质提升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市面无公害米10元以上/公斤,亩产无公害米300公斤,稻米产值3000元)还不在此列。

2、社会效益:稻鸭共作技术经在重庆市酉阳县的实施取得显著效果:2018年在酉阳县的麻旺镇白桥村、光明村和浪坪乡官楠村等地,新增农户125户(其中贫困户11户),种植水稻600亩,稻田养鸭1.21万只,农户获得收入36万元,户均收益1818元,使农户实现增产增收脱贫的阶段目标。

3、生态效益:推广稻鸭共作,基本上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少用了化肥,通过生物防虫、除草、追施有机肥,防止了有害物质在肉鸭、稻米和土壤中的残留,保护了生态环境不被破坏。

五、注意事项

稻鸭共作时“稻”和“鸭”的规范管理

六、支撑单位及专家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王阳铭

来源: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三农#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

农友7431

2020-04-15 17:54

鸭子要吃秧苗怎怎么办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