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好“六稳”“六保”工作,实现粮食增产保供,舟山市近日召开全市粮食功能区“非农化”“非粮化”专项整治座谈会,将对全市粮食功能区“非粮化”现象开展清查整治。
当前,不少地方均存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存在“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不少粮田被用于种植苗木、瓜果等经济作物以及被挖做鱼塘。截止2019年底,舟山市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块38个,面积3万亩,多年生经济作物、花卉苗木、鱼塘以及房屋、交通公路等建设占用累计3千余亩,个别乡镇非粮化比例达到20%以上,“非粮化”面积不断扩大。
此次行动的整治范围为粮食功能区范围内的“非粮化”现象,重点对粮食功能区内永久性基本农田上2004年3月以来发生的严重违法行为进行整治,主要包括3种类型:一是在永久基本农田内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的行为;二是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的行为;三是其他破坏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
有关部门将对粮功区实行严格监管,确保土地的种植条件和功能,对新发生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并依法严厉查处。下一步,我市将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管护,各县(区)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分类施策减少“非粮化”比例,各乡镇、村要明确每一畈块责任,规范土地承包流转和粮功区内种植行为,加强管护利用。
全市将整合各类涉农政策,扶持粮功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对农田抛荒地、废弃鱼塘等农田非粮化治理。同时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等示范推广力度,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稻菜轮作”“稻药轮作”“稻鸭共育”等生态种养技术,指导农户打破单纯的种粮模式和效益低的现状,鼓励引导农户开展冬季农业生产,扩大鲜食蚕(豌)豆、马铃薯、鲜食大豆、玉米等粮蔬兼用作物生产,增加粮食总量,提高粮食生产功能区的种粮比例。
转发0评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