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健康扶贫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70万户因病致贫返贫户实现脱贫,但一些地区缺医疗卫生机构、缺医生、部分机构房屋设备等基础设施未达标等问题仍然存在。
今明两年健康扶贫工作将全面推进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突出问题,确保贫困人口看病有地方、有医生、“保到位”。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说一千道一万,守护农民健康很关键”,防止贫困群众因病致贫、返贫,归根结底来讲就是要协调健康与小康之间的关系。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
因病致贫是扶贫对象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脱贫事业进行到攻坚阶段,解决因病致贫的问题显得更加迫切。而670万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实现脱贫,一方面彰显了健康扶贫的成果,另一方面也说明,要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要守护好农民的健康。
为了不让“病根”变“穷根”,这些年国家从制度建设和医疗资源配置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建设。农村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府兜底的保障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行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这样的制度便利使农民有病不再拖,大病不再等,有效减轻了农民负担,提升了农民家庭的小康进程。
据统计,目前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医院都有一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近期就表示,下一步还要明确三级医院帮扶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加强针对当地疾病谱的临床专科建设;实现贫困县县级医院远程医疗全覆盖。
同时,国家卫健委还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切实解决基层卫生院、卫生室缺少合格医生的问题。今年年底前力争要全面消除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和人员的“空白点”。对此,魏永刚认为,我们在加大力度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的同时,还应着重注意提高农村的健康卫生服务水平。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
要守护好农民的健康,实现全面小康,一方面要通过制度建设,继续推动医疗卫生资源的“下沉”,让更多农民有病能看得起,还能看得好。这些年,每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医院都有一家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大大提高了贫困地区农民的医疗卫生条件。今后,还需要加大力度推动这类制度性的医疗卫生资源向农村倾斜。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提高农村的健康卫生服务水平,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农民生活方式入手,通过切断“病根”来解决“穷根”。比如,定期体检制度、家庭医生制度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尝试,都应该在农村开展。健康卫生服务要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抓起来,抓下去。健康卫生服务必须真正贴近农民,实打实地服务农民。生了病能够看得起,没有生病时能够防得住,这才能让农民实现身体健康、生活宽裕的全面小康。(中国乡村之声)
转发0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