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桃树作为我国主栽果树品种之一,因其果实汁多、味甜、口感佳,深受鲜食消费者喜好。伴随着市场这种喜好趋势,其种植面积在国内也呈现出几何式增长。但是,因部分种植户缺乏管理经验或者果园面积过大管理不过来,桃树疮痂病发生状况越来越严重,该病害主要对桃树的果实、嫩枝以及叶片产生危害,通常年份发病率在20%-30%,严重年份发病率高达40%-60%,已经成为制约部分产区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屏障之一。针对此种现象,笔者将从病害的症状入手,分析病害发生规律,最终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策略。
目前,已知的桃树疮痂病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果实、嫩枝以及叶片3部分器官。
对于果实部位来说,果实肩部最早出现病害症状,具体表现为绿色圆形水渍状小斑点,大小在0.5mm-1.0mm范围内,之后随着病情的加重,果实其它部位也会呈现出病症,此时的病症具体表现为黑色痣状斑点,大小在2mm-4mm范围内,色泽为黑绿色。但是此种病害对果实的损失部位仅限于表皮层,并不深入果实内部,所以危害严重的果实也就是果面粗糙、局部开裂,但内部果肉以及口感几乎没啥影响。
对于嫩枝来说,发病初期会在病部形成椭圆形稍隆起病斑,但危害往往只在表层,危害不会深达枝条内部,只是严重的时候枝条会有不同程度流胶现象出现而已。嫩枝病斑色泽则与季节有关系,比如春季春梢萌发期病斑的色泽多为灰色,并伴随产生不等数量的黑色小点;秋季秋稍萌发期病斑色泽则多为灰褐色。
对于叶片来说,病菌侵染初期会在叶片背面产生不规则多角形的灰绿色病斑,之后随着病情加重,叶片正面以及背面才会同时出现淡褐色的圆形病斑,大小在0.5mm-1.0mm范围内,时间久了之后,这些病斑会逐步干枯、脱落,叶片上形成一定程度的穿孔现象,严重的时候整个叶片会提前脱落。
桃树疮痂病虽然对果实的经济价值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但是如果可以及早进行与预防,还是能够有效的避免。具体如何开展预防,措施如下:
桃树冬剪后至萌芽前这一段时间,要及时开展冬季清园工作,重点集中在清除园内杂草、落叶、落果、枯枝以及树上剪下的枝条、摘掉的病果等器官,并集中清除园外进行掩埋或者焚烧处理,或者对这些清理物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5%戊唑醇乳油2000倍液或45%咪鲜胺水溶剂21500倍液等药剂做杀毒处理。
在桃树施肥方面,要按照桃树对营养元素需求量,一般来说按照氮、磷、钾比例为1:0.5:1进行配方施肥,当然具体还要根据自家果园土壤养分含量来进行。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园内有机肥的施用量,对于桃树整个生长季来说,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50%,壮果肥30%-35%,采果肥15%-20%,但需注意壮果肥以及采果肥尽量多次分施。在树体修剪方面,要结合桃树休眠期修剪和生长季修剪,合理运用回缩、长放、短截、摘心、抹芽等措施,给树体营造通风透光条件,避免郁闭果园出现,降低果园湿度环境。在水分管理方面,首要工作就是配套果园内排水设施,尤其是低洼、降雨量大的区域;其次就是避免大水漫灌,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型灌溉方式;最后就是浇水时间要选在晴天的上午进行,避免在阴天、傍晚等气温低的时间段进行。通过以上措施来降低园内湿度过大的环境出现,营造不利于病菌萌发侵染的外界微环境。
转发0评论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