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在江西省上高县举行的现场会上,双季早粳水稻新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正式“亮相”。该品种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双季早粳稻品种的空白,实现了“零的突破”。
此前,我国所有的双季早稻品种均为籼稻,由于其整体品质较差,大部分作为储备粮或工业用粮使用。“将双季早籼稻品种改种为优质双季早粳稻品种,可以将优质新米提前两至三个月上市,为我国主粮供应端上‘第一碗饭’。”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说。
李家洋院士正在田间查看“中科发早粳1号”水稻。 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今年“中科发早粳1号”在机插秧、人工插秧、直播和抛秧4种栽培模式下均表现优异。测产结果显示,随机选取人工抛秧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为530.31kg;机插种植的田块,实收亩产为613.73kg。人工抛秧种植田和机插种植田的平均亩产为567.64kg。
据悉,这一双季早粳新品种属于早稻中迟熟类型品种。参与测产的专家们表示,“中科发早粳1号”稳定性较好,除施肥造成的差异外,整体性状表现一致;病虫害较少,抗逆性强;尤其是苗期抗冷、抗旱,成熟期抗穗发芽等农艺性状中表现突出;此外大米外观品质优良,口感好,主要米质指标达到优质二级米标准。
五位院士正在试吃“中科发早粳1号”。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此外,与会专家对该品种今后的推广应用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建议:一要在种植技术等方面加强与栽培技术专家的合作,形成一套完整的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二要注重同市场的衔接,与种业公司、规模种植户、米业企业等经营主体联合,在产业化模式上进行新的探索,打造双季早粳优质米品牌;三要注重在推广种植中保持种子纯度问题等等。
江西省是我国主要的双季早籼稻种植省份之一。当前主栽的常规早稻外观品质一般,导致农民生产效益不高,亟需优质品种更新换代。同早籼稻相比,生长在高纬度地区的粳稻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株型优、米质优、食味佳等明显优点。然而,几十年来,育种家多方尝试,却一直未能培育出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双季早粳稻品种。“中科发早粳1号”就是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稻生产中存在一些的问题而研发出的新品种。
“中科发早粳1号”在江西省上高县测产现场。新华社记者 周密 摄
李家洋院士研究团队以优异稻米品质基因为主线,结合高产及理想株型基因等,运用分子精准设计育种的理念和技术,选择最佳亲本通过杂交选择,最终育成具有优质、高产、抗寒和抗穗发芽的全新“中科发”双季早粳新品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分子精准设计”育种不仅克服了育种周期长、偶然性大和育种效率低下等缺点,还可以对当前品种的缺点进行精确改良,实现多个优良性状的聚合。“精准设计”水稻不仅有助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还能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
“我觉得我国的水稻育种研究目前在国际上处于第一方阵。”李家洋自豪地说。但他同时表示,尽管目前水稻育种材料聚集了大部分优良性状,但仍然需要升级与完善。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对基因编辑育种建立相关标准,对农作物的精准设计仍然只是处于第一阶段,而无法实现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姚媛
转发0评论97
本厂是专业高密度花粉隔离网 尼龙网袋 浸种袋 羊皮纸袋(硫酸纸袋),蔬菜防虫网 防草地布,遮阳网,花果育苗盘 马铃薯脱毒专用网及农业科研单位 良繁育种用品为主的综合性大型定点企业 (送货上门). 业务联系人章生 13626657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