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生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是地下块茎。生姜是调味品,具有香辣性,可去腥,同时生姜也是热性食物,可以驱寒暖胃,治呕吐,在中医应用广泛。那么,播种生姜有哪些技巧呢,怎么种植才能高产呢?
1、选地整地:
生姜前期怕涝,后期怕旱,因此要选择旱能浇涝能排,且微带沙土的地块最好。耕地前要均匀撒入沤制好的鸡粪。耕地后要把地荡平挑沟。种姜要多次培土,行距要60㎝以上,深度要50cm以上。挑沟后在沟内先撒入含N、K较高,含P较小的复合肥以及煮熟拌入草木灰的大豆或豆饼。划土盖肥,使沟深度达到30cm晾晒待种。
2、掰选姜种:
对催芽时姜块较大的姜种按60克大小掰开。若有条件,尽量将姜块留大一些,最小不得少于30克。每个姜块只留1个短芽,其余芽全部抹掉。选用短壮芽是丰产的基础。短壮芽标准:顶端钝圆,芽身粗壮,花生仁大小,色泽鲜亮,芽基部出现第3轮纹,芽长0.5~2厘米,芽粗0.6~1厘米。掰姜时,按姜块的大小和芽子的强弱进行分级,分区来种植,姜苗一致,便于田间管理。
3、合理密植:
灌溉条件好,气温高,且不催芽,在惊蛰节令播种;无灌溉条件及气温低,且需要催芽,在清明前后或谷雨节令播种。播种实行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20厘米,每亩用种500公斤左右。亩用15公斤尿素、25公斤复合肥作种肥,将肥料放入沟内与土壤混匀。播前1小时左右浇底水,使土壤湿润,将姜块水平放在沟内,使幼芽方向保持一致,并用手轻轻按入泥中,覆湿润细土5厘米左右。
4、及时培土:
生姜不耐干旱,也不耐涝,对水分要求严格。生长期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在夏季高温期间,应及时浇水降温,以早、晚浇水为好,雨天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以减少姜瘟的发生。为防止根茎露出地面,表皮变厚,品质变劣,要进行培土,一般结合浇水施肥进行2―3次培土,每次培土3厘米左右。
5、科学水肥:
在施入种肥后,生姜的发芽期是不要进行追肥的,当萌发出1-2个分枝、幼苗生长到20-30cm时,则要及时追肥,这些一般每亩施用硫酸铵15-20kg。第二次追肥在生姜块茎膨大期,这时需要大量的养分来生长膨大,这时需每亩施用饼肥75kg、复合肥50kg,可结合培土进行。浇水要坚持少浇、勤灌的原则,保持土壤湿润度在70%以内,在夏季时高温,土壤水分蒸发大,要及时浇水保持水分,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早上或傍晚,避开正午高温时期。在阴雨季节要做好排水防涝措施,在秋季生姜生长快速,需要大量的水分,所以这时一般每周至少要浇水1次,使土壤含水量在75%-80%。
6、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生姜生长以及影响生姜产量的主要病害是腐烂病和斑点病。腐烂病通常是在夏季七八月份到九月初,发现有发病的植株要及时拔除,并且要将这植株旁边的土壤挖去,以免细菌感染,注意要撒上一层石灰,再用土将地填平。斑点病的防治方法是喷洒50%百菌清8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其中影响质量的虫害主要是姜螟和姜蛆,这种虫害我们要使用敌百虫或辛硫磷进行叶面喷洒防治,效果不错。
转发0评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