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养猪生产中,除传染病和普通疾病外,寄生虫病是造成猪场饲料报酬下降、经济效益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虽说寄生虫所造成的损失没有一般疾病那样“显而易见”,但对猪群生产性能的影响(如:猪只生长速度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等)及造成的隐性损失(如:母猪繁殖障碍、传播血液感染性疾病等)是绝不可忽视的!
因此,给猪做好驱虫工作是广大养殖户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可是日前真正做好驱虫工作的猪场还真不多,尤其中小型猪场常常在给猪驱虫的工作上场上面临几种误区,导致猪只用完驱虫产品后并没有好的效果。那么今天小e就当前规模化猪场在驱虫方面存在的误区及注意要点进行分析,正确做法赶紧学起来吧!
一、给猪驱虫常犯的几种错误,你做过吗?
✘ 重视育肥猪驱虫而不重视母猪的驱虫;
✘ 认为一次性大计量用驱虫药比多次小计量添加要好;
✘ 认为伊维菌素是万能的驱虫药;
✘ 一次性的大剂量驱虫药使用:易使猪只出现中毒情况;
✘ 驱虫时间无根据,凭个人感觉判断;
✘ 驱虫不除虫:驱虫后,不注重猪舍卫生的清扫,导致寄生虫感染反反复复,猪场不好控制寄生虫的感染;
二、猪驱虫的正确做法
猪寄生虫病的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选定最佳的驱虫策略,因地制宜地为猪场提供一个科学的清除寄生虫的方案。要做好猪只的驱虫工作,一般应掌握以下五个步骤。
1、驱虫药的科学选用
★ 猪驱虫药一:有机磷酸酯类药物
这类药物常用作杀虫药和驱虫药,常见的有敌百虫、蝇毒磷等,这些药物可以杀死猪消化道内的线虫、蛔虫,外用可以杀死体外寄生虫,例如螨、虱、蚤、蜱。但是这类药物的毒性较大,使用安全范围窄,如果使用量把握不好会给养猪场带来较大的损失。
★ 猪驱虫药二:阿维菌素
阿维菌素驱虫可以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有效的清除体内胃肠道线虫、例如猪蛔虫、猪胃圆线虫等,可以杀死成虫。同时对猪体表疥螨和血虱也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但对它们的卵没有杀灭作用。阿维菌素类对绦虫和吸虫、结肠小袋纤毛虫、猪球虫等没有作用。
★ 猪驱虫药三:伊维菌素
这种属于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但对绦虫、吸虫及原生动物无效。
2、猪各阶段驱虫时间的选择与频次
⑴ 新进仔猪: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⑵ 生长育成猪:2月龄和4月龄各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⑶ 后备猪:外引猪进场后第2周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配种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⑷ 成年公猪:每季度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⑸ 成年母猪:每季度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在临产前2周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一次。
⑹ 引进种猪:使用前驱体内外寄生虫一次。
⑺ 体外驱虫:每半个月用2%敌百虫+2%来苏儿喷洒猪体全身。
3、抗药性问题不可忽视
有些猪场长期使用驱虫药或长期不合理使用驱虫药物、驱虫次数过于频繁、剂量过高或高低,造成某些寄生虫产生抗药性或耐药性。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轮换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合理使用驱虫药,必要时可以联合用药,以避免产生抗药性,保证驱虫效果。通过药敏试验,一旦发现抗药性产生,应立即更换药物。
4、正确观察驱虫效果
驱虫药物对疥螨的药效并非立即起作用,一般需要在投药后的2个星期才有明显的效果。那么,如何判定猪的驱虫效果呢?
判断猪场寄生虫感染和驱虫效果是否理想,一般采用蹭痒指数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
⑴ 蹭痒指数法
静止观察一群猪(不少于30头),在15分钟内总的蹭痒次数除以观察猪的头数(即30头猪,15分钟内总蹭痒次数除以30,即为蹭痒指数)。
1、重度感染 蹭痒指数大于0.4。
2、中度感染 蹭痒指数0.1-0.4。
3、轻度感染 蹭痒指数小于0.1。
★ 注:如果猪场使用驱虫药物7天后,蹭痒指数下降明显,则证明驱虫效果明显。
⑵ 饱和盐水漂浮法
1、重度感染:一克猪粪便中虫卵数量大于5000个。
2、中度感染:一克猪粪便中虫卵数量500-5000个。
3、轻度感染:一克猪粪便中虫卵数量小于500个。
无论体内寄生虫、体表寄生虫,中度感染以上,必须进行驱虫。
★ 注:猪场使用驱虫药物前,检测虫卵数量若超过500个/克,使用驱虫药物后,没见到成虫排出,且再次检测虫卵,数量下降明显,则证明驱虫有效。
饱和盐水的配制:容器中盛有清水煮沸后,慢慢加入食盐并不时搅动,直至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冷却后的液体即为饱和盐水。100毫升沸水约加食盐35-40克。
5、驱虫后及时除虫
猪驱虫后应将粪便清扫干净堆积起来发酵,发酵工程中,发酵池内温度可达60-70℃,既能杀灭寄生虫虫卵又能杀死一般性病原体。
因此,驱虫后的粪便要进行焚烧或深埋等无害化处理,最经济的方法是将粪便、垫草等集中倒入贮粪池内,表面铺一层干粪和杂草,最后上面盖一层湿土封好,经1-3个月发酵后,粪便即可掏出做肥料用。
舍内地面、墙壁、饲槽应使用10%-20%的石灰乳和广谱消毒剂,以杀灭寄生虫虫卵,减少再次感染机会。
转发0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