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中药材春夏之交雨季汛期 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曾建国

2022-04-15 16:4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在经历了2022年1~2月间较长时间的连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后,湖南3月上中旬出现了短暂的气温回升晴好天气。3月中旬起,湖南大部分地区持续进入了雨水降温天气,最大降温达10℃以上,据湖南省气象台预报,3月底又将迎来第二次连续降雨天气。3~5月春夏之交,正是湖南中药材生产“春耕夏耘”的关键时节,结合湖南历年此时“连续晴天少、降雨雷暴多、雨季汛期长、倒春寒现象时有发生”的气候特点,且今年正值我省新冠本土疫情多点零星散发防控关键时期,疫情防控下大规模用工难度大、要求高,如何“抢晴天”“巧用工”,抓住中药材生产,特别是规模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田间管理关键技术环节,做到“抗疫”“生产”两不误,特提供以下生产技术指导意见以供参考。


1、查苗查地定计划
(1)实地查苗查地制定补栽新种生产计划。通常从去年秋冬至今年三月,大多数中药材品种或基地均已完成播种栽植。现仍需补栽新种的主要是前期低温冻害导致死苗缺蔸的、前期低温雨季延迟播种栽植的、今年新建中药材基地尚未播种栽植的、适宜气温回升大田直播或育苗移栽的等几种情况。总体可以分为补栽与新种两种情形。要及早下地,实地查苗查地,尽早制定科学精准的补栽新种生产计划。特别是补栽计划制定时,首先要根据地块中药材幼苗出苗出土、植株萌芽抽枝、抽样挖取检查地下根茎与种子是否存活等多种方法,将地块死苗缺蔸情况划分不同等级程度;对于等级程度较轻、需苗量少的,可通过补播、移苗、分株、分蘖、分球等多种方法进行原穴补播补栽;对于等级程度较重、需苗量较大的,可利用集中育苗或商业购苗进行补苗补栽;而对于等级程度特别严重、存活率非常低的,甚至可以进行翻土重播重栽。
(2)提前备齐备足补栽新种所需农资与种苗。根据补栽新种生产计划,利用农闲、阴雨天或低温时节等不宜大田生产时间,提前将补栽新种所需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基质培养土、地膜架材等农资与种苗备齐备足,并及时将生产所用农机农具采购或修补好。要提前对生产用种子或其他无性繁殖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做好选种、晒种、消毒、浸种、拌种、催芽等预处理工作。


2、抢补抢种抢农时
(1)抢晴天尽早挖穴补栽与整地作畦。为抢补生产农时,特别是为克服因疫情防疫导致用工紧张以及因湖南春夏之交雨水多晴天少导致地湿难以整地下种等困难,建议尽早抢晴天对补栽地块挖好播种栽植穴(行)、施足底肥,对新种地块翻耕、施肥、整地、做好畦。有条件的可通过覆盖地膜或用旧薄膜及其他覆盖物进行简易避雨覆盖,保持土壤干燥备用。规模大的中药材基地更是要抢晴天,尽可能多地招聘劳动力,提前整好地块,要做到“宁可地等苗,而不可苗等地”。对补栽地块,如果当时种苗充足且天气许可的话,可即时补栽。
(2)抢晴天及时大田补栽新种。湖南春夏之交雨水多,连续晴好天气少,通常天无三日晴。中药材生产应在前期种子种苗与地块准备好的基础上,抢晴天及时进行大田补栽新种。如遇长期阴雨无法下种或幼苗苗龄过大必须定植时,可在雨停后或阴天土湿时,通过栽植穴撒施干土或基质进行抢播抢栽。采用种子大田直播的,要优选当年留种的新种子和通过质量检测发芽率高的陈种子,要避免因种子质量问题而导致大面积不出苗;如果播种时间早,以采用干籽直播为宜,浸种催芽播种须待气温稳定回升后方可实施,以避免浸种催芽后遭遇倒春寒低温天气引起烂种烂芽,造成生产损失;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盖草保墒,以利于出苗。采用块茎、根茎、鳞茎、球茎等无性器官进行大田播种的,播种前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高锰酸钾等进行药剂浸种消毒处理。采用幼苗移栽的,应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密度确定幼苗栽植株行距,挖好栽植穴;草本类药材栽植穴可以随栽随挖,栽植深度视幼苗种类与大小而定,一般以土面平幼苗子叶为度,要求取苗多带原土、随取随栽、在栽稳的前提下以浅栽为宜、根系自然舒展、栽后及时浇透压根水,有条件的可以搭建小拱棚覆膜保温;木本类药材栽植穴宜深挖,一般大型苗木穴深60~80cm,中型苗木为30~40cm,小型苗木为10~20cm;定植后应立即灌水或喷水,并搭立支架,以防倒伏。大田播种栽植后,应及时检查大田出苗率与成活率,对死苗缺蔸的,要及时补种补栽。
3、设施促成育壮苗
(1)优选或搭建集约化育苗保护地设施。为克服外界起伏波动的不利气候,缩短中药材幼苗育苗时间,可通过选用、新建或租用各种温室、塑料大棚、简易小拱棚等育苗保护地设施,建立专用育苗区,在育苗区设施内通过整理床土、铺设专用育苗基质、采用穴盘或营养钵等多种方式,准备好育苗床,利用设施进行集约化育苗,抢赶农时。
(2)加强设施温光水气调控促成育壮苗。温度与湿度调控:播种后,设施四周盖严,采取外膜+地膜等多层覆盖的“闷棚”措施,进行保温保湿,促进出苗;出苗后,特别在气温回升时,在晴天中午,可通过揭开膜的两端或部分侧面进行通风,以降低棚内温度与湿度,防止高温高湿引起幼苗徒长或诱发病害;如遇低温或倒春寒,要及时加强覆盖,确保幼苗不受冻害;如果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不利于通风降湿时,可通过控制浇水、棚内苗床撒施干细土、干煤灰、干培养土等方式降低湿度,防止低温高湿诱发病害。光照与气体调控:保护地设施由于有覆盖物,湖南早春常常光照不足与CO2浓度偏低,可在保障不受低温冻害的情况下,选晴朗天气加强通风见光,以加强光合作用并交换棚内棚外气体,增加大棚等设施内CO2浓度;有条件的,可在棚内通过施用干冰的方式,增加CO2浓度。幼苗锻炼:幼苗移栽前,可通过控肥控水、揭开设施覆盖物、间苗分苗、打顶摘心等多种方式,逐步进行炼苗,使之适宜外界大田环境,培育壮苗。
4、冬剪春剪早整形
(1)尽早对乔(灌)木、藤本类药材进行一次冬季修剪补剪。在去年冬季修剪的基础上,结合植株冻害受损情况和整形修剪要求,选择晴好天气,尽早对药园乔(灌)木、藤本类多年生药材进行一次冬季修剪补剪。补剪宜早宜轻。修剪时,首先应将植株明显坏死枝条剪除,以轻剪为主,剪口剪到明显坏死处即可;剩余枝条可以根据冻害受损情况,结合整形要求,进行适度修剪,保留剪切口成外斜面,以防积水腐烂;原则上此时不再对主干、大主枝、大侧枝等骨干枝进行重度修剪;对于全株冻害受损严重的,可重剪进行更新复壮。
(2)分次及时进行春剪整形。3~5月正是我省吴茱萸、枳壳(实)、杜仲、栀子、山银花等乔(灌)木、藤本类多年生药材枝叶茂发、营养枝与结果(花)枝并生的重要生长时期,此时如何修剪是决定当年药材采收产量的关键。要根据植株各自不同的生长情况与整形修剪要求,通过采用短截、除萌、疏梢疏花疏果、长放、曲枝、拿枝、摘心、绑蔓搭架等多种修剪方法,分次及时进行春剪,以尽早整形和减少不必要的植株营养消耗。对于幼年植株的修剪,还要注意培育树冠。
5、巧施追肥促旺长
(1)结合中耕抢施提苗肥促春发。对于先年秋播秋栽或留地越冬的药材,抢抓晴好天气,在土壤较干时,结合中耕,追施一次低浓度速效性以N素营养为主(如尿素)的提苗肥,以促春发。追肥方式可以进行根际土壤追施或叶面喷施。
(2)水肥一体化平衡配方追施保增产。待药材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时,要根据不同药材种类、不同植株长势、不同药用部位的采收,因时因苗因天因地,进行水肥一体化分次平衡配方追施,此时施肥可大肥大水,以保证获得高产稳产。
6、免耕套种防杂草
(1)地表覆盖防杂。湖南春夏时节正是药园杂草易发易长的适宜生长时期,也是药园杂草防控最有效的关键时节。要根据“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采用人工拔除,或合理施用针对性强、高效低残的除草剂及时清除药园杂草。地表覆盖是进行杂草绿色防控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通过覆盖地膜、防草布、干茅草、炭化谷壳等多种方式,进行地表覆盖,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提高早春地温、保持土壤墒值、防止土壤板结与水土流失的作用。
(2)套作免耕防杂。对于像吴茱萸、枳壳(实)、杜仲、栀子、山银花等林下株间种植空间较大的多年生乔(灌)木、藤本类药材,可以采用在林下株间套种黄精、玉竹、香薷、白花蛇舌草、益母草、荆芥、薄荷等草本药材,达到既免耕除草,又增加套种收益的目的。
7、综合预防控病虫
(1)控药增效综合防控。湖南3~5月是药园病虫害发生、繁殖、传播、流行的高峰期,特别是因雨水多、汛期长、暴雨后高温等气候导致的低温高湿、高温高湿等环境条件,是药园许多病害流行发生的诱发条件。可以通过优选品种、深沟高畦、轮作换茬、营养钵育苗、嫁接育苗、种苗脱毒、浸种消毒、地表覆盖、宽窄行种植、施用有机生物菌肥、撒施生石灰、拔除中心病株、人工捕捉、清洁田园等多种农业措施和布设杀虫灯、插挂黄板、覆盖防虫网、释放天敌等多种光诱、食诱、性诱、隔离为主的物理生物防治措施,进行预防为主的以控药增效为核心的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
(2)对症下药安全用药。中药材栽培种类品种多,不同种类品种病虫害发生各异,当中药材种植,特别是规模化生产基地病虫害发生严重时,可结合施用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防治。施用时,要根据药材危害症状与当地实际,聘请或咨询专业人士进行科学诊断,确定主要病虫种类后,选用适宜的药剂种类、浓度与施用方法,对症下药,要注意用药安全,切忌盲目用药、倾销滥用农药。
8、清沟排涝防雨汛
(1)提前做好基地防雨汛应急预案。提前关注天气预报与雨季汛期暴雨预警,做好应急预案。要提前疏通并加固基地配套沟渠与道路系统,在基地开设围沟、腰沟与畦沟,对原来排水不畅易积水的地块要特别注意开深排水沟。对于畦沟、腰沟要做到中间略高,两边略有坡度,畦沟、腰沟、围沟要做到沟沟相通,保证雨停水走,中间不积水。要在暴雨来临前对基地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设施及可能存在风险的产地厂房、仓库进行检查修复与加固,及时放下并压实设施覆盖顶膜与四周裙膜。要提前断开基地主干渠进水入口,对基地内部蓄水池塘、蓄水口可提前降低水位以备蓄水。要排查易出现塌方险情的路段、地块并进行加固。对刚播种的地块,可加强覆盖进行预防保护。
(2)组织力量第一时间现场抢排水。减少水淹及水淹时间是预防雨季汛期水涝灾害对中药材减产的关键,下雨天气,特别是暴雨期间,要安排专人值守,及时通报险情。在安全的情况下,要组织力量第一时间去现场巡查,进行疏通抢排水。要及时引导水流通过沟渠系统排水,避免水流通过基地地表、道路系统没有方向的大水横流漫溢。
(3)尽快做好雨汛期暴雨灾后恢复。加强灾后基地排水:对破坏不严重、积水不明显的基地,及时疏通基地排水系统,确保畦面、畦沟内不积水;对排灌系统遭破坏导致排水不畅、积水严重的基地,要及早在四周开深的排水沟,并在基地地块中央每隔一定距离开一深的排水沟,在地块内开若干小的排水沟,要求大小排水沟之间沟沟相连,确保畦面、地沟不积明水;对低洼、排水难度大的地方应及时采取机械排水,尽快排出田间积水。尽早清理受灾基地:抓紧在晴好天气土壤较干时,及早清理受灾基地;切记:不要在土壤潮湿、积水明显时进行田间农事操作!!!可利用锄头、枝剪、锯子等清除机械折断或明显坏死的植株地上枝叶,注意保留切口成外斜面,忌用手强掰、强扯,以便造成二次伤害;断枝枯叶需搬出基地进行集中深埋或烧毁;对于确系整株死亡的,要将植株根部全部挖出,并在根穴四周撒施生石灰或托布津、多菌灵等药粉进行土壤消毒;对于有外来砂土冲积的,要及时清除;有明显设施破坏或塌方的,要先进行简单清理和保持通畅。加强基地病虫害防治:雨季汛期水涝受灾之后,最容易诱发各种病害,受灾植株伤口更为病菌入侵提供了有利条件,基地枯枝腐叶也更能引诱各种害虫危害,因此,灾后要加强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对该药材常发病虫害,更要提前预防,做到早发现早防治;有条件的基地,可结合受灾基地清理,全园撒施一次生石灰或托布津、多菌灵等药粉进行土壤消毒。分类制定基地恢复生产方案:对于轻度受灾的,抢晴天对基地进行一次全面的中耕松土,结合中耕,采用根际土壤撒施或叶面喷施的方式,追施一次速效性专用肥;对于即将进入采收期的药材,可适当提早采收,及时干燥加工,此时雨水多而晴好天气少,鼓励药农充分利用自有的各种干燥设施进行干燥加工,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通过租用、代为干燥等多种方式为个体药农提供干燥加工服务;对于多次采收的药材,抢收后,迅速开展消毒、中耕、追肥,促进植株生长恢复,保证下季产量;对于受损较轻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或新移栽基地,可以通过补播、补栽、补插等方式,及时查苗补蔸,减少损失;对于受灾十分严重,确实很难恢复的中药材品种和基地,可以通过深翻改土,按照轮作原则,改种其它药材或作物。


作者:湖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湖南省中药材专家指导组;肖深根、汪明磊、杜甜甜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

农友8613

2022-05-01 09:39

6666656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064

2022-04-17 13:49

学习学习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水~龙

2022-04-16 20:30

学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水~龙

2022-04-16 20:29

学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