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粮食的起源考察。《水稻改篇版》

乡村振兴青年服务站【新三农】

2019-06-02 04:42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端午节农忙时#
中国栽培水稻历史悠久,起码要源于1万年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浙江浦江上山遗址等考古发现1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有力印证了丁颖先生的“水稻起源于中国”的学说。




以稻作为标志性特征的长江中下游远古农耕文明,传播到亚洲广大地区,成为人类社会重要的古老文明之一。






野生稻的“驯化之旅”



人工驯化野生稻,是原始农业的一个重要发端,以此,逐步演化形成水稻生产、食用及储藏加工等。




以前的野生稻五花八门,有的易落粒,有的匍匐贴地生长,有的种子上有长长的芒,有的分蘖多得离谱,有的籽粒小、产量低,有的还可以多年生,有不少不受人们待见的特征。




以易落粒为例,种子在成熟时会自动脱落,依靠这种方式,野生稻得以让更多的水稻种子萌发、繁衍后代,而对于人类来说,落粒容易损失产量,并不是什么好事。与此同时,为了防御鸟类等天敌,野生稻大都进化出很长很长的芒,这些位于谷粒尖端的长芒就像防御武器,抵挡着来犯之敌,但是长芒作为一种附属性状,对产量无益,反而降低每穗粒数,也不容易收获储存。野生稻矮小且分蘖角度非常大,这样一来就容易造成光合利用效率低,从而降低产量。




当然,这些野生稻也含有许多优良基因,它像一个巨大的宝库,从中可以找到人类需要的基因,增强驯化稻的抗病抗逆等能力。




随着万年的驯化和改良,这些不招人喜欢的性状逐渐被改变,野生稻慢慢“站”了起来,变得生育期缩短、种子不易落粒、芒短或消失、产量高、品质好。野生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栽培稻,更加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因适应不同栽培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水稻还分化形成了不同的亚种或生态型,其中最重要的两大亚种是籼稻和粳稻。籼稻主要分布在低纬度、低海拔的湿热地区,谷粒细长,易落粒,稻米粘性较弱;粳稻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谷粒短圆,不易落粒,稻米粘性较强。在我国,素有“南籼北粳”之说。




岭南之地,稻耕文明源头



岭南是稻作文明和文化最早起源地之一。



1996-1998年,英德牛栏洞遗址中发现了两种形态的水稻硅质体,这是迄今岭南地区所见年代最早的水稻硅质体遗存,首次将广东地区稻谷遗存的年代推至距今1万年之前。






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 资料图




作为亚洲栽培稻的起源地之一,广东稻种资源十分丰富,是现代稻作科技发展的摇篮,先后涌现出被誉为“中国稻作学之父”的丁颖先生、“半矮秆水稻之父”的黄耀祥院士,以及卢永根院士、罗锡文院士、刘耀光院士等等一大批水稻产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




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南方水稻产区都是种植高秆品种,每遇台风暴雨,就要造成严重倒伏减产。直到1959年,黄耀祥院士首次通过人工杂交育成了第一个半矮秆品种“广场矮”,解决了长期限制水稻生产的高产易倒伏问题,引领了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




随着矮化育种的成功,温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人们开始追求好吃的优质大米。广东优质稻育种发展迅速,不仅育成七山占、粤香占、粤晶丝苗2号、华航31号、黄华占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质稻品种,还选育出一批适合加工用的高档优质品种,如小农占、美香占2号、象牙香占等,这些优质米品种成为马坝油占、增城丝苗、亚灿米等品牌大米的主要原料。






说到岭南传统优质大米,丝苗米当仁不让。丝苗米,素有“米中之碧玉”、“饭中之佳品”等美誉,是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籼稻优质稻米,米粒纤细苗条、晶莹剔透,米饭油光亮丽、香滑可口。马坝油粘和增城丝苗正是早期丝苗米的典范,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曾作为朝廷贡米。





广东千年粉、粄、粿文化

诉说万年稻米史



岭南人世代以稻米为生,“广府的粉”“客家的粄”“潮汕的粿”,这些用稻米制作的美食,千百年来深受人们喜爱,成为独具特色的岭南韵味,诉说着历代人的稻米情结。

广东稻作文化是绽放在中国大地的一朵绚丽之花。漫长的岁月里,稻米滋养着美好万物,也润育了灿烂的岭南文明。


广东地区特色美食……(潮州粉条)

广府的粉大多是条状、丝状,柔韧有弹性,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比较有名的有肠粉、猪肠粉、沙河粉、濑粉等。肠粉始于唐朝,源于泷州(今罗定),因为是唐朝泷州龙龛道场一名叫惠积的佛家人无意发明,所以又叫惠积糍、龙龛糍。


广东客家地区特色美食……(客家重糕仔)

客家人爱吃粄。自公元317-589年五胡乱华起,为逃避战乱,客家人祖先自北南迁,南迁后限于稻作环境,改成食米,便以米粉做成形似北方面食的粄来吃。目前,在广东的梅州,仍保留着甜粄、发粄、味酵粄、老鼠粄、煎粄、忆子粄等“米粄”数十种之多。



广东粤东地区特色美食……(潮汕发粿)
粿,在潮汕食文化中历史悠久。潮汕先民从中原南迁到粤东,按祖籍的习惯,祭祖要用面食当果品。南方不产麦子,只能用大米来做果品,这就是粿的来历。鼠曲粿、红桃粿、甜粿、菜头粿、荷兰薯粿、鲎粿、水粿、酵粿、朴籽粿、草粿、无米粿、炒糕粿、乒乓粿、小米粿、粿条等……简单的米食,在潮汕人手里变得五花八门,在潮汕地区发展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小食,成为潮汕食文化的一个缩影。

7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8

乡村振兴青年服务站【新三农】

2019-06-08 07:46

回复 @学习小秘书: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赖123

2019-06-05 19:13

学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521

2019-06-03 15:1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01

2019-06-03 14:2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610

2019-06-03 09:1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张明秀

2019-06-03 06:42

水稻起源于中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884

2019-06-03 06:41

好文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拜克铁农

2019-06-02 22:5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