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果严重?试试复硝酚钠!不仅增效节肥,搭配尿素还能提质增产

种植一点通

2022-08-05 17:4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智慧农民# 

复硝酚钠是一种集营养补充、生长调节、病虫预防于一体的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最先发现的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日本产品名为爱多收,因此复硝酚钠也常被叫做“爱多收”。复硝酚钠看起来是由枣红色片状结晶、深红色针状结晶和晶体组成的混合晶体,闻起来还有阵阵酚类芳味。


 
一般来讲,在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常见作物上都能使用,而且适用于任何生长阶段。在作物上使用,可以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积累充足的营养物质,促进植株生根、发芽,提早开花结果,同时还能防止落花落果现象的发生,起到提高果实产量、改善果实品质等作用,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复硝酚钠的作用特点
1.促根壮苗,防止落花落果
复硝酚钠是一种强力细胞赋活剂,在作物上使用,可以促进细胞内原生质的流动,从而增强细胞活力,加快作物生根发芽的速度。与此同时,它还能使叶片增绿,提高叶片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作物体内营养物质和干物质的积累,从而加速作物生长,增强植株长势,进而防止落花落果现象的发生。
2.增强抗逆性,解毒愈创
在作物上使用复硝酚钠,不仅可以增强植株长势,还能调节植株体内的碳氮比,从而显著提高植株抗病、抗虫、抗旱、抗涝、抗寒、抗盐碱、抗倒伏等性能,使植株生长更加健壮,在应对药害、肥害以及各种自然灾害时,也能拥有足够的抗逆能力去减缓这些情况给植株带来的伤害。此外,如果将复硝酚钠与肥料、农药进行复配混用,还能提到20%以上的肥效、药效,从而减少15%-18%的药肥使用量。
3.平衡内源激素,增强植株长势
复硝酚钠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自然具备调节植物体内源激素的功效。在作物上使用,可以调节、平衡植物体内的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乙烯、脱落酸等内源激素,进而使作物生长更加健壮、旺盛,延缓作物的衰老,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4.适用范围广,成本低,无毒,无残留
前面我们提到,复硝酚钠可以广泛应用在水稻、玉米、蔬菜、瓜果等常见作物上,从播种到收获的任何一个生长阶段都能使用,比如叶面喷洒、苗床灌注等。另外,它的成本非常低,每亩只需用到几分钱甚至几毛钱,对人和动物都表现为无毒、无副作用,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容易出现农药残留等问题。


 
复硝酚钠的具体应用
复硝酚钠的作用范围非常广泛,接下来我们以柑橘、芒果、石榴等果树为例,给大家讲讲复硝酚钠在各个时期的常见用法(均采取叶面喷施的方式)。
在花蕾期,将复硝酚钠稀释至4000倍液,可防冻保花,提高后期授粉效率;
在幼果期,将复硝酚钠稀释至2000倍液,可增加细胞分裂,减少生理落果;
在春梢生长期,将复硝酚钠稀释至2000倍液(桃树1000倍液),可帮助作物由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促进花芽分化,提高产量,从而克服大小年;
在果实膨大期以及秋梢生长期,将复硝酚钠稀释至2000倍液,可促进花芽分化,加快果实膨大;
在成熟期,将复硝酚钠稀释至4000倍液,可有效促进果实的增甜着色,改善果实品质!
复硝酚钠的混配搭档
除了单独使用外,复硝酚钠还可以与肥料、杀菌剂、杀虫剂、种衣剂以及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复配使用,安全高效,合理搭配可使药肥效果提高20%,从而大大减少药肥的使用量。下面给大家介绍3种常见的搭配方案:
1.复硝酚钠+尿素
复硝酚钠与尿素混合使用,可以说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与肥料复配方案中的“黄金搭档”,具有多种功效。作为底肥使用,结合整地,每亩用上“98%复硝酚钠5-6克+尿素30公斤”,均匀撒施,可促进根系生长。作为冲施肥使用,在作物开花结果期,每亩用上“98%复硝酚钠原药6~10克+尿素15~20公斤”,随水冲施或滴灌,可促进花粉管的生长,提高座果率,促进果实膨大。作为叶面肥使用,在幼果膨大期,用上“1.8%复硝酚钠水剂3000~4000倍液+尿素300~4000倍液”,定期喷施,能使叶片更加浓绿厚实,加快果实膨大。
2.复硝酚钠+乙蒜素
复硝酚钠与乙蒜素混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乙蒜素的药效,延缓抗药性的出现,同时还能通过调节作物生长,减轻药剂对作物造成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在药剂使用过量时对作物造成药害时。有关数据表明,在防治棉花枯黄萎病试验中,加入复硝酚钠与单用乙蒜素相比,发病率减轻了18.4%,而且加入复硝酚钠的处理组比起单用乙蒜素,棉花生长更加健壮,叶片更加浓绿,后期衰老时间也更晚一些。


 
3.复硝酚钠+萘乙酸钠
复硝酚钠与萘乙酸钠混合使用,同样是效果非常突出的一组混配搭档。一来可以强化萘乙酸钠的生根作用,二来能够增强复硝酚钠的生根速效性,两者复配后在共同作用下,生根速度更快,养分吸收更快更全面,根系生长更加健壮发达,分枝、分蘖增加,抗病、抗倒伏性能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一般来讲,不同作物之间,复硝酚钠与萘乙酸钠复配比例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比如菜叶类作物按照2:1的比例效果更突出,大豆作物按照1:3的比例效果更佳。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5

农友9732

2022-08-08 09:48

赞赞赞赞赞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914

2022-08-06 09:54

讲的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2-08-06 09:44

值得我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2-08-06 09:44

值得我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041

2022-08-05 21:45

加强肥水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