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以来,秀洲区对全区行政村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每季度检查评比制度,根据工作进度和成效,对先进村与落后村分别颁发“红旗奖”和“蜗牛奖”并向全区通报,其中对“蜗牛”奖村建立约谈、整改、销号机制,显著提升了垃圾分类实效。
一是创新制度,科学评选。围绕源头分类、分类回收、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和分类处理覆盖实绩等五大指标、15项具体标准,在各镇初评基础上,抽取排名靠前或靠后的村共7-8个,区检查组通过直接入户随机抽查暗访的形式实行月考季晒考核。同时,对先进村或后进村分别颁发“红旗奖”、“蜗牛奖”,名额各控制在8-10个,并将考核结果及存在问题通报到镇村,要求获评“蜗牛奖”村及时上报整改方案、完成整改。在下一个季度进行“红旗蜗牛奖”评选时,区检查组会对“蜗牛奖”村全面进行回头看,如考核通过则可以脱帽销号,垃圾分类成效未显著提升、整改不彻底的则继续获评“蜗牛奖”。今年二季度,秀洲区将探索“红旗奖”村申报区验收、“蜗牛奖”镇考核区核实的方式,来进一步健全完善“红旗蜗牛奖”评选机制。
二是鼓励先进,争当示范。通过设立“红旗奖”,进一步激发各村垃圾分类工作热情,并在创建过程中总结形成工作经验。开展评选以来,分别涌现出了适合在集聚小区推广的可腐烂垃圾(绿桶)、不可腐烂垃圾(灰桶)和有害垃圾(红桶)三分法的“虹南模式”;实行“家里分类、定时收集、定点投放”,兼具方式简便、减少点位、避免二次分拣、减少塑料污染、提高分类准确率等优点的“定时定点分类收运模式”;以及采用可腐烂(绿桶)和不可腐烂(灰桶)两分法,并在公共区域设置垃圾分类投放宣传岗亭的“天福模式”等三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同时,该区对获得“红旗奖”的村,主动提高标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积极争创省市示范。截至目前,秀洲区已实现垃圾分类行政村全覆盖,创建省级试点村30个、高标准示范村6个。
三是倒逼后进,加快整治。在“蜗牛奖”的倒逼下,相关村严格落实工作机制,逐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加快加深整改力度。去年以来,秀洲区已先后有41个村获颁“红旗奖”,50个村获颁“蜗牛奖”。其中,2019年共有39个村获颁“蜗牛奖”,37个村目前已销号,销号率94.87%。今年一季度,评选出“红旗奖”6个村,“蜗牛奖”11个村后,各镇相继约谈“蜗牛”村,要求各村向“红旗”村看齐,提高思想认识,加快整改销号。目前,各“蜗牛”村针对一季度督查发现的问题已完成整改。接下来,秀洲区将继续以“两奖项、六制度”(两奖项:红旗奖、蜗牛奖)为抓手,每季进行红旗蜗牛奖评选,进一步深化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确保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从提高源头分类准确率到提升末端处理能力,真正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转发0评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