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持人:现在天气是越来越暖和了,随着气温的回升,小麦病虫害开始蠢蠢欲动。为保证小麦丰产丰收,今天特推出一期小麦病害综合防治专题,来帮助农民朋友们扫除病虫害。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中国农业科学院赵广才老师。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小麦纹枯病, 赵老师这种病是怎样的一种病害,您给大家简单的来介绍一下,好吗?
专家:好的。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麦粒不饱满,重者植株枯死,不能抽穗,历史上曾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
2.主持人: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受害,造成烂芽、病苗死苗、花秆烂茎、倒伏、枯孕穗等多种症状。那我们怎么能早一点发现它呢?
专家:“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短褐斑”,这是区别三种锈病的口诀。条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黄色粉疱,即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叶锈病初期出现褪绿斑,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秆锈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可为害叶片及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合成大斑;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长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3.主持人:我听说这种病是通过土壤来进行传播的,是这回事吗?它的生长规律是怎么样的呢?
专家: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和菌丝体)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越夏病菌可使秋苗发病。春季,越冬病菌直接侵害小麦或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使小麦发病,发病轻重与品种有密切关系,易感病的品种发病较重,春季气温偏高和多雨年份,植株密度较大,以及越冬病菌量或外来病菌较多时,易发生锈病流行。
4.主持人:那它应该怎样来进行防治呢?
专家:选用抗(耐、避)病品种。
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0.03%的有效成份拌种,或12.5%特谱唑按种子量0.12%的有效成份拌种。
叶面喷药: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乳油30-50毫升/666.7米2,或12.5%特谱唑15-30克/666.7米2,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5.主持人:好,这是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下面我们来说说小麦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发生白粉病,以西南各省和河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发生较重。被害麦田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地块损失高达20%~30%,个别地块甚至达到50%以上。可见他的危害程度也是很高的,那赵老师您给大家来介绍一下,好吗?
专家:小麦白粉病在全国各类麦区均有发生,尤其在高产麦区。由于植株生长量大、密度高,在田间湿度大时,白粉病更易于发生。目前在小麦产量有较大提高的同时,白粉病已上升为小麦的主要病害。发病后,光合作用受影响,造成穗粒减少,粒重降低,特别严重时可造成小麦绝产。
6.主持人:那这种病害我们怎么来判断呢?比如说,在病害的初期都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专家: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白色霉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上面长出白粉状的霉层(分生孢子),后变成灰白色至淡褐色,后期在霉层中散生黑色小粒(子囊壳),最后病叶逐渐变黄褐色而枯死。
7.主持人:那这个病他的发病规律是什么样子的呢?
专家:病菌(子囊壳)在被害残株上越冬。春天放出大量病菌(子囊孢子)侵害麦苗,以后在被害植株上大量繁殖病菌(分生孢子),借风传播再次侵害健株。小麦白粉病在0-25℃均能发展,在此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展速度快;湿度大有利于孢子萌发和侵入,植株群体大,阴天寡照,氮肥过多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发展。
8.主持人:看来它的繁殖跟温度有很大的关系,温度升得越快也有利于病害的发展,那怎么来进行防治呢?
专家:选用抗病品种。
适当控制群体、合理肥水促控、健株栽培、提高植株抗病力。
药剂防治:用粉锈宁按种子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并可兼治锈病、纹枯病和黑穗病等病害;或用粉锈宁按有效成分7-10克/666.7米2,对水喷雾防治。
9.主持人:小麦纹枯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发生非常普遍。我国80年代以来,由于小麦品种更换、农业栽培制度的改变以及肥水条件的改善,发病逐年加重。。小麦纹枯病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50%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 小麦纹枯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专家:小麦纹枯病在我国冬麦区普遍发生,主要引起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还可引起倒伏,或形成白穗等,严重影响产量。
叶鞘上病斑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斑,病斑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斑呈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不能抽穗,或形成枯白穗,结实少,子粒秕瘦。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菌丝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存活,成为初侵染源。小麦群体过大,肥水施用过多,特别是氮肥过多,田间湿度大时,病害容易发生蔓延。
12.主持人:小麦纹枯病是小麦根茎部分发生的病害中的一种,那它的防治措施有哪些呢?
专家:选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控制适当群体,合理肥水促控,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并及时除草。
药剂拌种:用50%利克菌以种子重量的0.3%,或20%粉锈宁以种子重量的0.15%,或33%纹霉净以种子重量0.2%的药量拌种。
药剂喷雾:用50%井岗霉素100-150克/666.7米2,或20%粉锈宁40-50亳升/666.7米2,或50%扑海因3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2次可控制病害,拌种结合早春药剂喷雾防治效果更好。
13.主持人:要问一下咱们麦农们最头疼的病害是什么?我想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是小麦赤霉病,那小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麦区都有发生,气候湿润多雨地区:长江中下游(上海、江苏、浙江、皖、鄂、闽、粤等)和东北三江平原为病害常发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扩展蔓延之势,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100%,减产10%-40%。 它的主要危害是造成减产,霉垛,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危害是非常大的,接下来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病害。那赵老师,小麦赤霉病有什么特点?
专家: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在全国各类麦区均可发生,但一般在南方麦区发生较重,北方较轻。一般流行年份可造成严重减产,且病麦对人畜有毒,严重影响面粉品质和食用价值。
14、主持人:赵老师,这种病一般在小麦的什么时期容易发生呢?
专家:此病苗期到穗期都有发生,可引起苗枯、基腐、穗腐和秆腐等症状,其中以穗腐为害最大。穗腐:小麦在抽穗扬花期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后沿主穗轴向上、下扩展至邻近小穗,病部出现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成枯黄色,后生成粉红色霉层(分生孢子)。后期出现黑色颗粒(子囊壳)。秆腐:初期在旗叶的叶鞘基部变成棕褐色,后扩展到节部,上面出现红色霉层,病株易折断。苗枯:幼苗受害后芽鞘与根变褐枯死。基腐:从幼苗出土到成熟均可发生,初期茎基部变褐变软腐,以后凹缩,最后麦株枯萎死亡。
专家:小麦赤霉病菌在土表的秸秆残茬上越冬。春季形成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经气流传播至小麦植株,病害发生受天气影响很大。在有大量菌源存在条件下,于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到天气闷热,连续阴雨或潮湿多雾,容易造成病害流行。
16、主持人:说了这么多,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知道他的发病原理了,接下来你您赶紧给大家介绍一下它是怎么来进行防治呢?
专家:选用抗病品种。
药剂防治:多菌灵为最有效的药剂。在小麦齐穗期,用多菌灵有效成分40-50克/666.7米2,对水均匀喷洒于小麦穗部,一次用药即可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另外,特谱唑对赤霉病也有防治作用。
17、主持人:好,这是小麦赤霉病,接下来我们来说说小麦颖枯病和叶枯病,他们都有什么特点?赵老师
专家:小麦颖枯病和叶枯病在全国各麦区都有发生,主要为害麦穗和叶片,叶鞘和茎秆也会发病。受害后子粒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影响产量,颖枯病一般在矮秆品种上更容易发生,叶枯病则时常伴随小麦颖枯病同时发生。
18、主持人:这种主要危害麦穗和叶片的小麦颖枯病它发病初期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专家:小麦颖枯病症状主要表现在麦穗上,有时在叶片、叶鞘和茎杆上也可见到。发病初期,颖壳尖端出现褐色病斑,后变成枯白色、边缘褐色病斑扩展至整个颖壳,其后在病斑上产生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重者不能结实。叶片发病后,初期出现淡褐色小斑点,后扩大成椭圆形至不规则形斑块,病部中央灰白色,其上密布黑色小粒(分生孢子器),病斑多时,叶片卷曲枯死。叶鞘发病时变为黄褐色,致使叶片早枯。茎节受害则呈现褐色病斑,其上也产生黑色小粒,严重时茎秆呈暗色枯死。
19、主持人:那叶枯病呢?
专家:叶枯病多在小麦抽穗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叶片上病斑初为卵圆形淡黄色至淡绿色小斑,后扩大并愈合成不规则的黄白色至黄褐色大斑,病部散生黑色小粒,可致叶片枯死。
20、主持人:这两种病害他们的发病原理是什么样子的呢?
专家:两种病均以病菌(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或种子表面越冬、越夏。秋季或春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放出大量病菌(器孢子)侵入植株后形成病斑,以后病菌在病株上又大量繁殖,靠风雨传播,引起田间再侵染。小麦颖枯病易在田间高温多湿条件下发生蔓延,而叶枯病则在低温多湿条件下发病较重。
21、主持人:那这两种病应该怎么来进行防治呢?
专家:选用抗(耐、避)病品种。
加强栽培管理,及时除草,合理运筹水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药剂拌种:用15%粉锈宁以种子重量的0.2%,或12.5%特谱唑以种子重量0.12%-0.3%的药量拌种。
喷雾防治:用25%敌力脱100克/666.7米2,或15%粉锈宁60-100克/666.7米2,或多菌灵有效成分50-75克/666.7米2,对水于扬花期喷雾防治。
22.主持人: 下面我们来说说小麦类病毒病,小麦病毒病它有很多的种类,这些种类都包括哪些呢?他们分布在什么地方?
专家:麦类病毒病包括黄矮病、丛矮病、红矮病和黑条矮缩病等多种矮缩病。其中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较为广泛;红矮病主要分布于西北、内蒙古和四川等地;黑条矮缩病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麦区。病毒病可造成严重减产,一般感病越早,产量损失越大。
23、主持人:这些不同种类的病毒病,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专家:麦类病毒病的共同特点:病株严重矮缩。
24、主持人:那不同种类之间也是存在着差异的,我们先来说说黄矮病,这种病我们怎么来进行识别呢?
专家:黄矮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叶片变黄和植株矮化。秋苗和返青后,植株均可发病。秋苗感病后,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减少,根系变浅,病叶叶尖逐渐褪绿变黄,不能越冬或越冬后不能抽穗结实 。返青后感病植株稍有矮化,上部叶尖开始发黄向叶片基部扩展呈黄绿相间的病斑。后逐渐枯黄,穗期感病仅叶尖发黄,造成穗小、千粒重降低。
25、主持人:那丛矮病呢?
专家:丛矮病:病株严重矮化,分蘖无限增多,叶片多出现黄绿相间的条纹。秋苗发病多不能越冬而死亡,或免强越冬而生长纤弱,不能抽穗。发病晚的叶色浓绿,心叶有条纹,植株矮化,茎秆粗壮,多数不抽穗或穗而不实,既使能结实的也是穗小粒少,秕瘦,粒重降低。
26、主持人:红矮病和黑条矮缩病呢?
专家:红矮病:病株开始叶色深绿、色调不匀,叶片甚至叶鞘变为紫红色或黄色。最后全株呈红色或黄色,叶片黄化枯死,病株矮化,少数能抽穗但不实或粒秕。重病株心叶卷缩不能抽出,拔节前即死亡。
黑条矮缩病:苗期病叶深绿、叶质僵硬、分蘖增多、丛生、严重矮化,不能抽穗。拔节后发病植株稍矮,抽穗迟,穗小、粒秕、粒重降低。
27、主持人:刚才说到了这几种的病毒病如何来识别,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他的生长和发展过程。
专家:好的。黄矮病是由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传毒引起,其发生流行与蚜虫种群消长关系密切。一般冬暖而干燥有利于蚜虫增殖扩散。
丛矮病由灰飞虱传毒引起,其传毒能力很强,1-2龄若虫易传毒,并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秋季小麦出苗后,灰飞虱从杂草或其它寄主迁入麦田为害传毒。
红矮病由条纹叶蝉等昆虫传毒引起。叶蝉在病株上吸食获毒后可终生传毒,并经卵传播。秋季小麦出苗后,叶蝉成虫从杂草或其它越夏寄主迁入麦田为害传毒,一般早播麦田叶蝉量多,发病重,冬季温暖干燥时利于发病。
黑条矮缩病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传毒引起。病毒在寄主及带毒昆虫体内越冬越夏,带毒昆虫吸食健株引起发病,获毒昆虫不经卵传毒。秋季小麦出苗后,飞虱由寄主迁入麦田为害、传毒。有利于飞虱繁殖迁移的气候条件也易造成此病的发生。
28、主持人:刚才说了这么多了,下面可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怎么来进行防治呢?
专家:选用抗耐病品种。
药剂拌种:用种子量0.3%的75%三九一一对水拌种后闷种24小时后播种。
药剂喷雾:用40%乐果乳油50克/666.7米2,加水适量均匀喷雾防治传毒害虫。可减轻病毒病发生和蔓延。
主持人:好的,感谢赵老师的精彩介绍。
转发0评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