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素有“鱼米之乡”之称,鱼类和水稻资源非常丰富,每年能产生大量的水稻秸秆,但只有小部分用作粗饲料来饲喂反刍动物,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我省畜牧业发展迅速,牧草短缺问题日益凸显,饲草料资源不足导致人畜争粮矛盾日益严重,冬季饲草料缺口问题尤为突出,严重阻碍我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地经济作物副产物的基础上开发非常规饲料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菌糠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是一类数量多、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成本低廉且具有特定香味的优质饲料,其中含有种类众多的微生物,但其合理利用率极低,大部分以焚烧或露天堆积的形式被处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湘南试验站经过多年合作,利用永州地源性农业副产物——菌糠,结合湖南省近几年开展的秸秆综合利用大环境,积极发掘非常饲料资源,创新利用固体废弃物,开展水稻秸秆与菌糠混合发酵技术研究,为解决草食动物粗饲料短缺,降低饲料成本、减轻环境压力及推进畜牧业发展进程的贡献力量。
水稻秸秆与菌糠混合发酵技术操作简单,不受天气影响,种植户收完稻谷后,将新鲜水稻秸秆收集起来,运送到发酵加工场所。通过用大型混合机将切短的水稻秸秆与一定比例的菌糠进行充分混合,加入适量青贮发酵剂、糖蜜和食盐等,调节至适宜的水分,进行打捆裹包,经过一个月的发酵,牛羊即可采食,效果显著。
该项技术紧随国家政策,探索农业资源再利用新技术的研究,着力于解决反刍动物粗饲料短缺问题,随着水稻秸秆与菌糠混合发酵技术的应用,在充分利用水稻秸秆和菌糠等非常规饲料资源饲料化的同时,减轻环境污染问题,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本省畜牧业的发展。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湘南试验站 陈东 供稿
转发0评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