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走访大棚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大棚出现了甜瓜疫病,这个病害可不能小瞧,是甜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也被瓜农称为“死秧”,从名字上也能看出这个病害是个“厉害角色”。最近降雨多,湿度大很容易发病,特别是雨后,来势凶猛,蔓延快,毁灭性强,一旦发病,短短几天内瓜秧就会萎蔫,严重的全株死亡,危害很大,如果不及时防治,对甜瓜产量影响很大,甚至会造成绝产。所以在此提醒大家,注意及时防范甜瓜疫病,以免产生损失。
田间发病后,如何判断就是疫病为害?
甜瓜疫病可以危害多个组织,比如叶片,茎蔓,果实等。叶片受害后,一开始会出现圆形水泡过一样的暗绿色病斑,很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如果不抓住这个时候进行防治,后期就比较困难了。这是因为,病斑扩展速度很快,用不了多久就能侵占大半个叶片,到最后整个叶片就会萎蔫。田间环境干燥时,叶片呈现青枯状,有时也会出现黄褐色圆形斑。干燥后的叶片不仅脆而且容易破裂。茎蔓受害后,一开始也是出现水泡过的暗绿斑,病部向下凹陷缢缩,呈现暗褐色,最后软腐,而病部的叶片也会萎蔫,用不了多久整个植株萎蔫枯死。果实发病,多从接触地面的那一面开始,一开始跟前两个部位一样,也是暗绿色水泡过病斑,慢慢的病部开始向下凹陷并变成暗褐色大病斑,伴随软腐。湿度大的情况下,容易长出白色毛状物。环境干燥时,产生白霜,果实还会散发腥臭。
受害的叶片,病菌侵蚀大半个叶片
从实际出发,了解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高温高湿的环境
疫病适合发病的温度在28-30℃,其实一般当平均气温在23℃以上时就会开始发病,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高湿状态下,也就是相对湿度在85%上时,决定病情的流行和严重程度。大雨或者暴雨后,就会迎来一个发病高峰,如果田间有积水没有及时排出,或者日常浇水时大水漫灌,这样的高湿度状态下,病情将更严重。目前,北方地区降雨非常频繁,不管是大棚还是露地栽培,湿度都很大,发病严重也就不难理解了。
受害的茎蔓,出现暗褐色软腐
2、田间大量的病菌
病菌可以在土壤和病残体上越冬,不及时清园,土壤里,田间遍地都是病残体。这都会为后期发病埋下隐患,而这些残留的病菌通过气流,雨水,灌溉水,肥料,农具等进行传播,在田间发生多次侵染。一些瓜农,对于清园工作并不重视,经常可以看见田间残留着瓜秧,大量的病菌存在,一旦条件适宜了,就会大量爆发。
受害的果实,在湿度大的条件下出现白色霉状物
3、田间管理不到位
这个病害属于土传病害,如果连年重茬栽种瓜类作物,那么土壤中就会带菌传给下一茬作物;施肥时没有彻底腐熟,也会将病菌带入田内而导致发病;追肥方法不正确,烧伤了根系;为了高产,栽培密度过大,影响了正常通风透光;浇水时不注意方式,水量大,浇水次数多,都会加重病情发展。
受害的果实和茎蔓症状
甜瓜疫病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发展快,流行快。对于疫病的防治,还是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做好防与治的有效结合,才能彻底消灭病害。
1、适时轮作
新瓜田要选择抗病的优质品种,最好选择5年没有种过葫芦科,茄科的肥沃土地,并保持合理的栽植密度。已经种植的地块,可以实行水旱轮作,或者和其他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不要长期种植某一种或者某一科作物,避免病菌通过土壤传染给下一茬或下一种作物,通过轮作,慢慢减轻土壤中的病菌,减少后期发病。
2、适时清园
田间轻微发病时,立即摘除叶片或者整株拔除,拔除后的病残体带出田外烧毁,不能深埋。之后还要对病穴进行处理,撒施生石灰进行消毒。等整片瓜田收获后,全面清洁田园,瓜秧,烂叶,落果,杂草,全部清理出瓜田,集中烧毁处理,不要随手丢弃在田边地头。
3、种子消毒
种子也会带病菌,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仍然不能大意,对号进行消毒处理。在播种前,用25%瑞毒霉1000倍液
浸种24小时,如果采用育苗的方式,那么苗床上的土壤也要进行消毒处理,确保万无一失。
4、加强管理
采用高垄高畦栽培,有利于田间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同时可以减少茎基部和坐瓜部位潮湿度。生长前期,发病初期,严格控制浇水,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浇水,不要大水漫灌更不能图快串灌,大量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避免田间积水严重,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滴灌设备或者地膜覆盖。日常多施用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通过全面施肥,增加植株的抗病能力,减少发病。
5、用药处理
可用:甲霜锰锌,烯酰吗啉,锰锌乙铝,霜霉威盐酸盐,氰霜唑,氟吗啉,银法利,增威赢绿防治。
当前降雨多,田间湿度大,如果不及时通风或者排水,就会加重疫病发展,同时进一步加重防治难度,所以最好在发病初期就及时用药防治,控制其发展蔓延。没有发病的地块,最近也提前预防一下。降雨多还要注意及时排水,湿度降下来,打破病菌适宜生长的环境,发病也就轻和少了。日常管理中,不管是清园,施肥,还是浇水,都要注意及时,全面,合理,保证甜瓜更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