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春季节,对我们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就是温室大棚内湿度的调控,因为湿度控制的是否得当,除了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发育外,对病害的发生与否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和菜农朋友聊聊如何更好地调控棚室内的湿度。#智慧农民#
所谓的湿度指的是空气相对湿度,是相对于空气绝对湿度来说的。蔬菜的生长离不开湿度,但同时湿度也会影响病害的发生,除了病毒病和白粉病需要干燥的环境外,剩余的病害,都和湿度有关系,而且一般都是湿度越大,病害发生的越严重。因此,掌握蔬菜作物对湿度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同的蔬菜,需要的空气相对湿度不同。空气湿度对作物影响最大的是光合作用,空气相对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蔬菜的生长发育,当空气相对湿度小于40%时,会出现焦边、生理性失水等问题;当空气相对湿度太高时,容易产生病害。#技术推广#
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中,空气相对湿度的高低,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对越冬茬蔬菜而言,一般夜晚的空气湿度基本都在100%。#种植交流#
温室大棚空气湿度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地面蒸发和植株蒸腾作用。
地面蒸发: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中的水分会形成水蒸气蒸发,尤其是在浇水后,棚室里最容易形成高湿的环境;
植株自身蒸腾作用:作物吸收矿物质营养,是靠植株自身的蒸腾拉力作用实现的。棚室蔬菜早晨结露比较重,一方面是因为地面蒸发水蒸气在遇到温差大的时候凝结,另一方面就是叶片蒸腾作用吐水所产生的。#农业交流群#
要想调控温室大棚的湿度,最常见的措施主要有四个方面:少浇水、多通风、加覆盖及喷施叶面肥。
1.少浇水
从湿度的来源我们知道,湿度来源都是水。这就要求我们要少浇水,少浇水是说要浇小水,而不是减少浇水的次数。在冬春季节,由于温室大棚的环境相对比较密闭,用不着浇大水。
我们菜农朋友都有这样直观的感受,越冬茬蔬菜只要浇水一多,就容易引起病害的大流行,因此,有许多菜农40天甚至50天的时间都不敢浇水,这就导致我们的蔬菜生长出现许多问题。浇水不仅仅是为了供给水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随水带肥,因为缺少了水分,蔬菜植株就无法正常吸收养分。
因此,从11月份以后一直到3月中旬,浇水的原则是浇小水而不是不浇水。那么,浇水的标准是什么?一般来说,从11月份~12月中旬,每隔12~15天浇水一次;12月中旬~1月底,每隔20天左右浇水一次。如果是沟灌,每次浇水以12~15方为宜,最多不超过20方;如果是滴灌或者微喷,每次浇水量以6~10方为宜,最多不超过12方。#三农#
2.多通风
目前我们大多数菜农朋友,在冬春季节,一般都是早晨揭草苫后等温度起来后进行放风,等下午的时候再关闭风口,这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管理方法,想要更好地控制棚室内的空气湿度,推荐每日进行三段放风法。
当然,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浇完水之后不要马上开风口。建议大家早晨浇水,一是因为早晨的水温和地温相近,另外,早晨在浇完水后,中午有足够的时间将棚室里的湿度排出棚外。浇完水放风的最佳时间是棚室里的温度要高出适宜作物生长的温度3℃~4℃,这样,有足够的温度将水分蒸发,从而更好的排出到棚室外。
3.加覆盖
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不建议浇明水,不管是沟灌、滴灌还是微喷,一定是膜下浇水最好。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我们有些菜农朋友在覆膜的时候,喜欢全棚覆膜,这样是不合理一种做法,因为不管是什么蔬菜,根系都需要氧气,当前棚室土壤板结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因此,建议只在种植行覆膜,而且浇水最好进行沟灌或滴灌,走道大行不浇水。
4.喷施叶面肥
在喷施叶面肥的时候,可以加一些含有植物源生长素的叶面肥,不管是腐殖酸、氨基酸还是海藻酸,因为植物源生长素能够灵活调控植株气孔的闭合,使得植株在温度高的时候,蒸腾作用强一些,而当温度低的时候,尽可能少产生蒸腾作用。
当然除了这些措施外,还有一些其它措施,如棚膜选择无滴膜、正确喷施药剂、加温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希望此篇文章能够对菜农朋友更好控制棚室内的湿度能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有用,也希望多多点赞和转发,因为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转发0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