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抗感染类药物。
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在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由于盖子没有盖好,楼上一位研究青霉菌的学者的青霉菌飘到了培养细菌用的琼脂上。弗莱明惊讶地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球菌被溶解了。后来他经过多次实验,发现这个现象可以重复,据此发现了葡萄球菌的克星——青霉素。1929年,弗莱明因这个发现发表了相关论文,但是他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提纯方法,并于1934年停止了对青霉素的研究。而青霉素的故事还在继续,1940年,另外两位科学家——弗洛里和钱恩用青霉素重新做了实验,并证明了将青霉素注入小鼠体内能有效治疗多种细菌感染,而小鼠也能够健康地活下来。这个实验说明,青霉素既能杀死病菌,又不损害人体细胞。
而随着青霉素作为常用的抗菌药物被广泛使用,人们发现了另一个现象,一些注射青霉素的患者发生了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也叫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在医学上,超敏反应是指异常的、过高的免疫应答,也就是机体与抗原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产生致敏淋巴细胞或特异性抗体,如与再次进入的抗原结合,会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害的免疫病理反应。
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发生率为0.7%~10%,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其中,严重的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率为0.004%~0.015%,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另外,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时间因人而异,有的在用青霉素时即刻就会出现过敏反应,有的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2~20天后才出现过敏反应,这种迟发型的过敏反应往往容易被忽视。而我们做皮试则是为了检测患者是否对青霉素过敏,皮试结果呈阴性才可继续使用。
本作品为“科普中国-科学原理一点通”原创,转载时务请注明出处。
作者: 谢君
转发0评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