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代料黑木耳产业在龙泉市迅猛发展,但由于南方适宜黑木耳生产的季节比较短,若培养基中氮源比例高,菌棒易烂且生物转化率低;氮源比例低,又影响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为探索适宜在本地气候条件下栽培的标准培养基配比,我们在充分调查培养基的配制与产量质量关系的基础上,选择5个培养基配方进行效果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黑木耳916,由龙泉市锦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提供。
1.2试验地点
试验在龙泉市安仁镇张山岩村进行。
1.3试验基质配方
处理①:杂木屑72.5%,麸皮10%,棉籽壳5%,砻糠10%,碳酸钙1%,石灰1%,糖0.5%;处理②:杂木屑83%,麸皮10%,棉籽壳5%,碳酸钙1%,石灰1%,糖0.5%;处理③:杂木屑79%,麸皮5%,棉籽壳5%,砻糠10%,碳酸钙0.5%,石灰0.5%;处理④:杂木屑74%,棉籽壳15%,砻糠10%,碳酸钙0.5%,石灰0.5%;处理⑤:杂木屑99%,碳酸钙0.5%,石灰0.5%。
1.4试验方法
按上述比例称取干料配制培养基,每支菌棒重1.5kg,每个处理150支菌棒,3次重复,每重复50支。不同处理分别采用红、黄、白、绿、粉红5种颜色塑料绳扎袋口,于2009年9月8日接种,室外黑白膜大棚养菌,#形随机堆放,自然温度下养菌,于9月20日、9月29日观测并记载菌丝体长势和长速;10月10日刺孔,棚内养菌3天,10月13日排场,排场后3天菌棒上下对换,现耳基前采取在畦面喷水或畦沟中灌水的办法增加空间湿度,不直接朝耳棒喷水;现耳后按照小耳小喷、大耳大喷,晴天多喷、阴雨天少喷的原则进行水分管理。于11月5日、12月25日和翌年3月27日分别采收第一潮、第二潮和第三潮木耳,采后铺在遮阳网上晾晒,记录干、湿重。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培养基配方的菌丝体生长速度
从表1可知,5个处理菌丝长速略有差异,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处理③菌丝生长最快,日均生长速度为0.901cm;处理②次之,日均长速为0.803cm;处理④与处理⑤的菌丝日均长速分别为0.684cm和0.711cm,差异较小。对照培养基的特性,其菌丝生长速度与培养基中原辅料颗粒大小、pH、含水量高低均有直接的关系。原辅材料颗粒大、pH趋向6、含水量低时,发菌快;相反则发菌慢。
2.2不同培养基配方的菌丝体长势
观测结果(表1)显示,5个处理以处理①、②、③的菌丝长势旺盛、菌丝体粗壮,色洁白;处理④虽然培养基中棉籽壳比例达到15%、砻糠10%,但由于这两种辅料颗粒比较大,间隙较大,造成菌丝长势较弱,色较淡;处理⑤由于培养基中不含氮源,虽能发菌,但菌丝长势极弱,表现纤细,色淡白。观测还显示,菌丝长势与培养料颗粒大小、含水量关系十分密切,颗粒小、含水量高,菌丝颜色偏淡;反之,白而浓。
2.3不同培养基配方的黑木耳产量
从表2可以看出,5个处理中以处理③产量最高,平均每支菌棒产黑木耳干重达到0.09kg;配方①次之,为0.08kg,明显高于处理④和⑤;处理⑤产量最低,仅为0.03kg。培养基中氮/碳比高,则产量高,但需防止氮源含量过高而引起烂棒。
3结论
综合分析不同配方的培养基黑木耳菌棒成活率、菌丝长速及产量,认为南方黑木耳代料栽培适宜的生长季节比较短,且菌棒排场期湿度大,很容易烂棒。在确保稳产的基础上,培养基配制应适当增加氮源比例,以获得高产。培养基配制过程中需注意培养料的粗细搭配,氮源中麸皮用量超过10%时容易造成烂棒,用量太低又会降低产量和质量。杂木屑79%,麸皮5%,棉籽壳5%,砻糠10%,碳酸钙0.5%,石灰0.5%配制的培养基,发菌速度最快,菌丝能迅速占领培养料,烂棒率低,且营养成分能够满足黑木耳生产要求,产量高,配方成本也较低。培养基配制过程中应将含水量控制在55%~60%之间。含水量低,菌棒成活率虽高,但会影响后期的产量。
造成烂棒的原因很多,而菌棒刺孔后的管理是关键。建议有条件的农户,菌棒刺孔后在栽培场内养菌3~5天再排场,以期大幅度减少烂棒,并有利于耳孔出耳均匀。菌棒排场后由于处于露天条件下,刺孔后7天内,应配备防雨设施;久晴天气,每隔2~3天应调换菌棒阴阳面,防止下半部积水和上半部菌丝被晒死。
转发0评论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