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的点灯人

孙吴农业文化

2021-04-23 22:15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记省委编办驻孙吴县腰屯乡红望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张威
作者:王创江、邓刚
总有一些年份,注定要携刻在历史的长河里;总有一些名字要被人们传颂。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里,华夏大地脱贫攻坚冲锋号已经吹响,接力奔跑,加劲冲刺。在这群冲锋者的队伍中,有一位扎根偏远的小山区的“点灯人”,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步一步登上共同富裕的幸福之峰。他就是黑龙江省委编办驻孙吴县腰屯乡红望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张威。
1970年出生的张威,大学毕业后1996年他参加黑龙江省首届公务员招考被录用到省人事厅工作。从科员、主任科员到省编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副局长、老干部处长、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一步一个脚印。2019年5月,有过基层锻炼经历的他(曾挂职任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副区长),主动向编办申请,到黑龙江东北边锤小城孙吴县腰屯乡红望村做第一书记。



(张威走在红望村的路上思考着扶贫振兴)
张威拥有着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与妻子结婚20余年,每天上下班,照顾家人,平淡的生活中透着满满的幸福。可是自他决定驻村,打破了现有的安定,从此村里多了一位致富带头人,家里却少了一位模范丈夫、和蔼父亲和孝顺儿子。他以担当和勇气,以善良和关怀温暖着他的村民,认真践行着“小康路上不让一人掉队”的誓言,倾情奉献,700多个乡村工作日夜,5万余元的个人爱心捐助,诠释着党的好儿子、群众贴心的书记张哥。在他的带领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翻建村部活动中心、文化小广场,维修道路、植树种花、美化绿化村屯,产业发展初见成效,农民的腰包鼓了,47名贫困乡亲收入增加了,2019年底全部脱贫,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他的笔下徐徐展开“打造全县最美村,不只是口号,更是承诺”孙吴县腰屯村红望村是省级贫困村,是全县贫困比率最高、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屯。全村人口118户就有贫困户30户。 从前红望村是典型的“三无”村,无山、无水、无田,贫困落后,姑娘外嫁,小伙外出打工,村里只剩老弱病残,街道杂物乱放,垃圾乱扔,牲畜乱跑。乡政府几次进行整改,前脚打扫好,过了十天半个月又恢复原样。他决定,首先从村容村貌抓起,彻底改变村里脏乱差的状况。他带领全村大刀阔斧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五星新农家建设,实施农户门前三包,集中清理村内垃圾,建立清扫卫生贫困户公益岗位。组织参加乡农民艺术节演出,获得好评。出资组织村民在入村道路两侧植树440棵,在村内种花清草美化绿化村屯;在村内广泛张贴宣传标语、旗帜,在村广场建立宣传架,组织各户开展环境卫生月评比、年达标活动,对评比出的优秀户定期下发奖励,并张榜上墙进行公告宣传。
红望村的街道干净了,物品摆放整齐了,村民的精神面貌改变了,整洁、美丽、幸福的红望村正一步一步走向繁荣,村里的变化引得邻村纷纷来学经验。红望村多次在县乡人居环境评比检查中名列第一。红望村村部自打建成近二十年就没有翻修过,设施严重老化,影响了正常办公和对外形象。他个人掏腰包5000元组织村部翻修,将村部内部重新改建粉刷,并建立了党建墙,购置了办公用品。作为腰屯乡推荐代表,红望村2019年荣获全县“最美村级活动场所”称号。村书记李海波激动地说,“这才像个办公的地方,档案等材料也有地方存放了,冬天也不怕冷了,真是太感谢张书记了,把个人的工资拿出来帮助红望村建设,我们一定会珍惜这份深情,努力工作,在工作队的带领下把红望村建设的更好”。



(新旧村部对比)
孙吴县地处北纬49.5度,属于我国高寒地区,冬季气候非常恶劣,室外长时间在零下二三十度,老百姓冬天上厕所冻屁股,老人小孩还特别容易摔跟头,如厕难成了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今年11月,张威同志积极主动争取将红望村纳入全县厕所改造统一建设计划,并由个人出资3000元,帮助红望村长期在村居住的建档立卡户和村民,新建彩钢板厕所30余座,有效地解决了村民冬季如厕难问题。村助理宁清福由衷地说,一直以来我们前后几届村两委和驻村队员都想尽了办法,希望能够解决村民冬季如厕难的问题,但受到改造费用等客观条件限制,这个问题始终没能解决。这次了解到县里正在推进实施厕所改造项目后,张书记主动出击,多方协调,积极争取把红望村纳入全县的试点建设计划。全县一共只建300个新式厕所,张书记就帮我村争取了30个。
考虑到村里的建档立卡户收入微薄,筹资改建厕所存在一定困难,张书记又个人拿钱对建档立卡户自筹经费部分予以全额补贴,这样建档立卡户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够享受到县里的这项惠民政策,张书记做到了我们想干而没能干成的事。望着刚刚建成的干净整洁、防风保温的新式厕所,红望村建档立卡户姚三婶笑得合不拢嘴,喜不自禁地说到,我在农村生活了将近70年,一到冬天最愁的就是上厕所,没成想这个难题现在终于解决了,今年冬天上厕所再也不用遭罪了,感谢张书记,感谢县委县政府,能时刻挂念我们老百姓,帮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好的村风能聚人、聚心、聚气,在精神层面上把村民凝聚在一起,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为社会进步提供重要保障。为此,他购买服装道具并组织村民跳广场舞、参加农民艺术节演出,五星新农家评比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天天看到这么美的路、这么美的家,心情更舒畅了,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要讲文明,我都不敢在附近扔垃圾了,怕破坏了这美景。”一位村民指着干净、整洁的村道笑着说。村里的活动中心以崇德向上、孝道友善、打拼创业为主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全部上墙,旨在让核心价值观融入人心。



(张威自掏腰包为村文艺队购买的新服装)

“群众的事无小事,我都该尽力去帮助解决”

张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村里的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上任后,一户一户进,一家一家走,用行动密切干群关系,让红望百姓觉得是“自己人”。有空就去百姓家里坐坐,即使工作和生活再忙再累,也要经常去了解他们的情况,尤其是30个贫困户,每次上级来检查,他都能如数家珍,把贫困情况由枯燥的数字变为具体的详情,多次得到上级检查组的肯定和表扬。贫困户张全患骨髓瘤癌症,经常在哈医大二院进行化疗,张威多次去张全家中和哈医大二院进行探望,送上慰问品和现金,在哈市购买车票接送车站,积极协调联系哈医大和县医保等部门按上限报销医药费等。同样功效的药,张威就让大夫开最实用的;国产的对症,就尽量不用进口药;能用中药的,就不用西药;能网上邮购的,就不上药店买。张全化疗6个疗程,仅医药费就为老张省去近10万元。经多方协调,在县医保局和保险公司按上限报销药费6万元,加上张威和工作队员为张全捐助的6000余元,老张个人支付的医疗费就很少了。

张全每次见到张威都会把上衣掀开,让看他不再鼓胀的肚子,含着泪水说,“看看,我恢复的很好,肚子不胀了,肿都消了,牙齿也不流血了,还好有你们,给我联系哈尔滨大医院的大夫,还给联系县里报销的事,如果没有你们工作队,我也没有钱看这病,我这命早就交待了,你们总拿自己的钱来帮我,太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挣的工资也不多,以后千万别再给我拿钱了……”。


(张威联系哈医大三院为村民免费义诊)
2019年末,猪肉价格一路飙升,大鹅和小鸡也大幅涨价。在入冬后村里多家贫困户的猪肉和家禽无人问津,看着整天愁眉苦脸焦急万分的贫困户,张威带领工作队主动个人出资26000元收购了孙凤才、姚彬、谷春凤、闫亚芝等多家贫困户的猪肉560斤、大鹅60只、小鸡25只等家畜家禽,为贫困户解决了一块心头大病。贫困户孙凤才家杀猪后有两角猪肉没有卖出去,孙凤才的老伴孙婶小声和村民说不要告诉她老伴,怕他上火再影响身体,当张威知道后,主动购买了贫困户孙凤才家没有卖出的猪肉,孙凤才的老伴激动地说,“老头身体不好,不敢让他知道猪肉没卖出去,年纪大了怕上火,你们把卖不出去的猪肉买了,太感谢你们了,让你们破费了,这些肉你们肯定吃不了,我都给分成小块冻好,你们有时间来我家取就可以……”
春节前夕,他向省委编办领导汇报了扶贫工作,争取办里的支持出资8700元,为红望村的30户贫困户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品。2020年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消散,疫情来袭,张威挂念着每个村民,在得知红望村内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物资紧缺的情况,第一时间向省委编办汇报,全办党员半天时间募集捐款6000余元,他当天紧急联系商家为全村村民及卡点工作人员购置了口罩、豆油、挂面、卷纸、棉服等急需物资,想方设法送到村里。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省委编办和工作队以实际行动贡献爱心和力量,助力红望村疫情防控工作。张威同志坚定的说:“一定要让每个村民有口罩戴,一定要让每家人吃好、一定要让卡点工作人员防护好,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疫情面前,张威带领工作队全力以赴为村防疫人员提供后勤支持,先后捐助取暖用煤、烧材、行李棉被、米面肉蛋油等近万元物资,并拿出自家驻地为村防疫人员提供食宿保障。



(张威组织修建的农田路新旧对照)
红望村的北山农田路遇经常损坏不通,这条路涉及19户村民的耕地,这些年来道路因雨雪年年坏年年修,但每次都修补的不到位,村民常常反映多有怨言。2020年更是发生拖拉机翻车,差点造成人员伤亡。张威同志决心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经积极奔走联系协调,在县、乡部门支持下,今年5月投入资金50万元,修建了永固道路和桥梁。但今年9月因受台风暴雨影响,又有一小段农田路受损,他多次积极协调县里林业和防火办部门同意按防火道维修,但按程序需等到上冻后开工。为不影响村民秋收,他不等不靠,个人投入5000元购买砂石等材料,组织村民先行抢修,确保了村民完成秋收。困扰村民多年北山农田路此次得到了彻底解决。

“我是支部的头雁,抓好党建是我的本分”

村两委成员没有会电脑的,需要上报的材料又多,张威就主动承担起了村里的内业秘书工作。他既是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发挥个人党务工作优势,两年下来,经他形成的文字材料表格100多个,30余万字。带领村两委补充完善党建和扶贫内业材料,做好迎接各项检查工作。因准备充分多次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并手把手帮助村两委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他发挥机关党委副书记的工作优势,认真准备党课,先后上了8次党课。给党员讲中国共产党人的成长史,奋斗史;讲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历程;讲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廉洁从政、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高尚情怀;讲习总书记上山下乡的岁月....他深入浅出、质朴生动的讲述,使党员很受教育和鼓舞,特别对两委班子触动很大。
大家纷纷表示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群众做出表率。在党支部微信群及时上传各种电子版学习资料,组织党员撰写学习笔记,观看教育片,要求每天登录“学习强国”进行网上学习。在他的带领下,村两委学习蔚然成风。他每月向流动党员传达支部所学的相关文件,以电话或视频沟通方式了解党员思想,引导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自身素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他以党日活动不断丰富党建内容,每月根据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开展环境治理、扫黑除恶、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召开了“三八节”座谈会,书记上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唱红歌,参观抗日纪念展馆,学习考察沿江乡建设,“清洁家园为党庆生”组织党员为贫困户清扫卫生,联系哈医大三院来村义诊、集中收看国庆阅兵,与县审计局、驻县武警部队联合开展活动等等。培养3名新的积极分子,补充新鲜力量,明确2名年轻的积极分子为致富带头人,加强对其培养和考察。通过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凝聚了民心,发挥了党员和村两委、积极分子的作用。大家都积极主动承担村里工作,整理内业、清理积雪、守卡点、打扫街道卫生。
“脱贫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走致富路!”
为使村民走向富裕,彻底摆脱贫困面貌。张威立足本村实际,从发展着眼,打出了一套组合拳。首先抓好产业扶贫项目,增加收入助推脱贫。投资116.8万元的红望孵化厂产业项目2019年初正式对外租赁使用,年收益3.3万元,年收益率3%。2019年末,经过深入调查研究,与县领导和县扶贫办沟通协商,积极谋划运作了新的产业项目:以扶贫专项资金54万元通过政府采购的购机和铲车于2020年5月对外租赁使用,年收益3.6万元,并免费为红望村干活,年总收益超过5万元,收益率达10%。与去年产业项目相比收益率翻了3倍,为村集体增加更多的收入,更好地支持村里发展和贫困户增收。2021年脱贫攻坚转入乡村振兴后,他认真落实总书记提出的“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这一要求,结合红望村实际,积极谋划筹建新的产业项目。联合县乡有关部门多次去齐齐哈尔、逊克等地招商引资,实地考察厂家。现与外地厂家已达成初步协议,将在村内建立豆制品加工厂,预计村集体收入每年至少增加10万余元。



(红望村产业扶贫项目)
为增强发展后劲,张威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他从孩子抓起,培养激励他们贡献家乡,回馈社会。2019年高考后,联系我省顶级专家帮助村里仅有的两名高考生填报志愿并成功录取本科。7月组织召开了“红望之星”评选表彰大会,邀请编办领导出席活动并为获奖学生颁奖。活动共表彰20名本村学生,奖励金额7200元,由省委编办干部职工共同捐助。表彰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红望村在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励学生比学赶超意识,为更好的服务社会、回报家乡筑牢坚实基础。活动中,部分村民、学生进行了发言,在表达对省委编办浓浓谢意的同时,更是被驻村工作队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感动。村民们纷纷表示,今后会从自身做起,加强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和辅导,让孩子长大后成为“驻村工作队”一样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张威骨折工伤期间仍坚持工作)
“我爱自己的家也需要健康,可这个大家更需要我!”2020年5月初张威在孙吴县扶贫办办事时不慎在楼外的台阶摔倒,尾骨重重磕在水泥台阶上,造成了腰椎4、5节错位和尾骨骨折,剧烈的疼痛使他坐和站都不能超过10分钟。当时正逢脱贫攻坚检查验收关键时期,他硬是靠着口服和外用止疼药忍着腰疼坚持带领村两委很好地完成了各项迎检任务,红望村也多次得到有关部门肯定和表扬。
直到6月工作告一段落,他才回到哈市治疗。省人社厅得知后对其认定为工伤,并安排医院治疗。为不影响下半年的扶贫收官任务,他没有听从医生建议进行手术,而是采取保守治疗,刚刚治疗一段时间又忍痛返回驻村工作。张威同志克服病痛坚持工作在扶贫一线,耽误了病情,影响了治疗,腰屯乡党委及红望村百姓都深受感动。翻开张威的工作日志和走访记录,共有10多本,每本都密密麻麻的记录着张威忙碌的每一天。其中一本工作日志中有这样几段话。 2019年9月6日,林海峰老大爷是村里独自居住的年龄较大的贫困户,由于身体不好,家里院外一直无人收拾,我们在夏季冬季经常为林大爷收拾屋里和院子卫生,并组织村民为其准备过冬用的木柴,个人出资购买燃煤,解决老人过冬问题。林大爷见到我们时,都会直接叫名字说,“你们的名字我记得,好党员”。我心里感到特别温暖。2019年10月8日,为提升贫困户的生活幸福感,我带领工作队员个人出资1000多元为全村30户贫困户购买了月饼。95岁的刘淑珍老奶奶一手拿着月饼,一手拉着我的手说:“总来看我,吃的用的啥都给,太感谢你们了,我身体很好,请不要惦记,谢谢共产党……”
2020年1月8日,又忙忙碌碌了一天,苦点累点算不了什么,群众日子过得好,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自己能做得事,自己做,不能给群众添麻烦。2020年12月19日,省委编办是不管钱不管物不管项目的“穷”部门,这是扶贫工作的“先天不足”。张威就个人掏腰包累计出资出物5万余元用于扶贫工作。一是维修村部5000元。二是帮助贫困户张全4000元。三是为贫困户买月饼800元。四是为农民艺术节村里演出人员购服装600元。五是购买贫困户和农户滞销猪肉,大鹅,小鸡20000元。六是为村里购买宣传用品、保洁用品、办公用品等1500多元。七是为防疫工作支持煤,烧柴,米面肉油等价值8000多元。八是美化绿化红望支持2000元。九是为抢修村里农田路出资5000元。十是为村里各家各户兴建新型厕所出资3000元。



(张威看望患癌患者张全积极联系化疗)

张威和爱人都是工薪阶层,家里条件很普通。女儿在上大学,正需要花钱。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不好,长期患病服药。张威对自己非常吝啬节俭,一件羽绒服一穿就是十多年年,在村里常年一套迷彩服,棉鞋张大嘴了也舍不得扔。为了节省费用,租住村里20多年从未维修过的旧房,木质门窗早已腐烂不堪,夏天蚊虫成群爬进,冬天寒风灌入,没有锅炉和暖气,白天煤烟滚滚,夜里冰冷无法入眠,运煤劈柴、生火取暖、做饭收拾卫生都是自己上手。孙吴县40支工作队中,他的生活居住条件是相对最差的。可他对贫困户却是格外的大方,高出市场价20%收购贫困户卖不出的猪肉、家禽,每次从哈尔滨回来,都给贫困户带去红肠和特色食品以及县里不方便购买的药品。村里遇上难题却没有经费时他就毫不犹豫自掏腰包帮助解决。
他不论在省直机关还是在农村基层工作,没有豪言壮语,只是默默的耕耘、无私的奉献着。他热爱人民,热爱黑土地,更热爱自己的事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是习主席对全体党员的殷切期望,也是每一个帮扶干部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对老百姓的铿锵誓言。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张威用共产党人的担当和作为,带领红望人走在幸福美好的康庄大路上,成为黑土地上的“点灯人”。
(图片资料来源:红望村脱贫攻坚工作队)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8

农友9542

2021-04-24 12:09

谢谢分享,l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393

2021-04-24 10:16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A渭南农牧业机械与设备供应商@小刘

2021-04-24 09:15

25568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891

2021-04-24 07:02

不错不错!!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880

2021-04-24 04:57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1-04-24 04:55

值得我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胡永贵农友6374

2021-04-24 00:12

谢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13

2021-04-23 22:41

值得表扬一下。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