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洛川苹果”那是中国第一世界闻名,而昔日的“阳光”光环下,在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常态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洛川全县50余万亩苹果树,座捅深厚的黄土高塬优质的黄河故道优生区。过去苹果确实给洛川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兼容了各行各业和外来务工人员季节收入。
过去的终将过去,未来如何可良性可持续性发展呢?这个直得政府相关部门及广大果农深思…
首先我们知道目前面临的是务果人老龄化、雇工人员工资见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变天比变脸更加容易、全国性产大于销……凡此种种比解放前“三座大山”还压力山大啊!
以近几年洛川苹果产区分析,2018年不同程度冰雹、2019年"多收了三五斗"而已、2020年全县区部受倒春寒绝收、2021年挺过了5月13日的冻害但局部没挺过7月份的冰雹(注意这指局部乡镇村)、9月20日以县官方数据9乡镇88个村不同程度又受到了冰雹侵袭…
作为一名洛川籍果农,从自家1983年开始栽培苹果至今,问过村里的爷叔辈从来还没见过似青皮核桃大的冰雹。这又如何呢?9月20日啊,试问下苹果园全年投资还剩多少?投资了多少?…
一场雹雨让多少人眼巴巴看着苹果树流泪,这是心血啊!
可我们人必定不能胜天,擦干眼泪我们还得挺住!今后何去何从,我们是得该想想了。
一:政府提倡是“10万亩矮化、10万亩短枝、30万亩乔化",这也就是引导果农从传统经营向机械化发展引导的理念。
二、前几年通过搭建防雹网免息、补贴等多项措施指导,目的是让果农在自然灾害下减少损失。
三、通过农业补贴、农业保险、金融果园、企业托管…等多项措施齐头并进。
四、以“中国.陕西洛川国际苹果节”为契机,通过政府宣传企业引导来做大做强“洛川苹果”品牌
那么,洛川目前一业独大唯“洛川苹果”为一的产业,故认为在产业结构上应该预以调查。其目的在保"洛川苹果”基础上,应种养结合来达到“产业可发展,果农多元化”。这个怎么来实施呢,以下为个人观点可以讨论交流学习!
一:例如“惜禾公司"推广新品种瑞雪为例,以洛川优生高价区东临山区乡镇为主,提供产销相结合。
二:“农家365农业服务平台为例,在“减无机增有机补中微”农资技术指服务同时,是否可以联合适合果园的机械企业更好服务于果农。
三:以木美土里公司例,发展瑞香红品种推广,产销资(农资)为主。
综合因素不一一举例,那么根据县情和今后果农发展,个人认为应该如以下
1、挖除老残败园、压缩整体面积,从以前以产量为目的发展转向以质量为前提。
2、取老(园)务(好)园换新(品种)。
3、种养结合,以种促养、以养补种。
4、深挖洛川苹果优势,提前进入“有机化、机械化、省力化"栽培模式,打破“50万亩"向精品和优品发展。
5、以果农自身优势,可以组团进行专业化服务。例如机械化施肥、打药、人工服务…
当然、凡此种种离不开资夲资金。那么政府在这方面的引导和相关资金扶持也是重中之重。
个人见解,你认为呢?
欢迎共同探讨交流
农业职业经理人、高素质农民、科技特派员~王军奇
2021年9月22日
转发0评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