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丝黑穗病和瘤黑粉病的区别与防治

梁万平

2020-02-11 20:51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经常发生的两种主要病害,常常同时发生,许多人常将丝黑穗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在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者的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有很大区别,因此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一、玉米丝黑穗病 
(一)症状 
玉米丝黑穗病是苗期侵入系统侵染性病害。一般在抽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为害雌穗和雄穗。病株果穗短粗,基部粗顶端尖,近似球形,不吐花丝,苞叶正常,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的黑粉包。初期苞叶一般不破裂,黑粉也不外露,后期有些苞叶破裂,散出黑粉。黑粉一般粘结成块,不易飞散。


(二)病原与发病规律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黑穗里形成的黑粉是病菌冬孢子,冬孢子黄褐色或赤褐色,球形或近球形,冬孢子未成熟前集结成孢子球,成熟后分散。成熟的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菌丝。病菌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3℃-36℃,以 28℃为最适宜。冬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7℃-31℃,低于17℃或高于32.5℃不能萌发。
1.传播发病   玉米丝黑穗病是土传病害,土壤和粪肥含菌量高发病重。玉米播种后,来自土壤、粪肥和种子上的冬孢子,遇到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便萌发产生担孢子,侵入寄主胚芽形成系统侵染。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播种和出苗期环境因素。


2.影响发病的因素
(1)品种抗病性;(2)菌源数量;(3)环境条件。
(三)玉米丝黑穗病与瘤黑粉病的区别
1、丝黑穗病主要发生于有性器官,如雌穗和雄穗,而营养器官,除极特别情况下,叶片中脉产生条状黑粉外,一般不产生黑粉;而瘤黑粉病则茎秆、叶片、果穗、雄穗、甚至根部均可受害,产生病瘤。
2、丝黑穗病危害果穗时,受害果穗不形成黑瘤,黑粉中有丝状寄主维管束残余组织,而瘤黑粉病则在受害部位生成肿瘤,瘤内没有丝状物,果穗受害轻时,仅个别或少数籽粒发病。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减少初侵染源
(1)轮作倒茬
(2)翻耕土地施用净肥。深翻土地可将病菌埋压在土壤底层,从而减少侵染机会,减轻发病。粪肥带菌是该病传播的又一途径,因此施用净肥也是防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3)及时拔除病株。
3.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4. 药剂防治
药剂处理种子可用拌种、浸种、闷种和药土覆盖种子等方法。拌种一般用种子量0.2%-0.3%。如特普唑(速保利)、粉锈宁、羟锈宁等。近年来随着种衣剂的研制与应用,使玉米丝黑穗病得到有效控制,如8%克烯种衣剂防治丝黑穗病效果达到93.24%。
二、玉米瘤黑粉病 
(一)危害
该病对玉米的危害,主要是在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形成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幼苗期受害常引起早死。果穗以下茎部感病,平均减产20%,果穗以上茎部感病,平均减产40%,果穗上下茎部感病,减产约60%,果穗感病减产约80%。由于病菌侵染植株的茎秆、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部位,所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或导致植株空杆不结实。生产上一般病田病株率为5%-10%,发病严重的可达30%-80%。
(二)症状
该病害可以发生在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病菌能够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玉米被侵染的部位细胞强烈增生,体积增大,而后发育成明显的肿瘤。随着病瘤的增大和瘤内冬孢子的形成,质地由软变硬,颜色由浅变深,薄膜破裂,散出大量黑色粉末状的冬孢子,因此得名瘤黑粉病。与丝黑穗病仅发生在玉米的果穗和雄穗部位、黑粉中夹杂有寄主维管束组织的特征不同,玉米瘤黑粉病可以发生在叶片、茎秆及果穗和雄穗任何部位。


(三)病原与发病规律
玉米瘤黑粉病是由玉蜀黍黑粉菌侵染引起的玉米病害。冬孢子暗褐色或浅橄榄色,球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细刺状突起。冬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6℃-30℃,最低5℃-10℃,最高35℃-38℃,在水中或相对湿度98%-100%下均可萌发。在自然条件下,分散的冬孢子不易长期存活,但集结成块的冬孢子,在地表或土内存活期都较长。
1. 传播发病   病菌成熟后,以冬孢子形态越冬。被冬孢子污染的土壤和遗落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或残留在秸杆上的病瘤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源。其次,粪肥也是其重要的越冬场所。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冬孢子也是初侵染来源之一,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借气流和雨水传播,也可通过种子,秸杆和昆虫携带传播。


2.影响发病的因素   玉米瘤黑粉病是在玉米生育期的各个阶段,病菌能够侵染植株的所有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故发病轻重取决于,品种的抗病性和土壤内越冬菌源数量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虽然生产中还没有发现免疫品种,但不同自交系和杂交种对该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2、减少初侵染源   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秸秆用作肥料时要充分腐熟。重病田实行2-3年轮作。玉米生长期结合田间管理,在病瘤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并带到田外集中处理。
3、药剂防治   玉米生长期间病瘤未出现前,喷洒15%粉锈宁2000倍-3000倍,10%烯唑醇2000倍-3000倍,7.5%禾果利2000倍-3000倍,0.5%硫酸铜液等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另外,含唑类杀菌剂的种衣剂对该病也有不同程度的防效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20

李成业lcy

2020-02-14 06:4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浴霸1988

2020-02-12 09:5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袁守东

2020-02-12 09:1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527

2020-02-12 08:53

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124

2020-02-12 07:3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180

2020-02-12 07:2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种植大棚大田作物

2020-02-12 07:24

不错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陈忠仁

2020-02-12 07:22

知道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03

2020-02-12 07:1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曹军兰

2020-02-12 07:18

防冶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854

2020-02-12 06:1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522

2020-02-12 06:0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913

2020-02-12 06:0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王正湖15653846972

2020-02-12 05:5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907

2020-02-12 03:3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256

2020-02-12 02:3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957

2020-02-12 00:0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霍六成

2020-02-12 00:0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089

2020-02-12 00:0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贾石

2020-02-11 21:1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