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雹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不仅使丰收在望的农作物顷刻之间化为乌有,而且由于降雹突然,来势凶猛,经常伴有雷雨大风,使人猝不及防,雹灾严重时,甚至会威胁人畜的生命安全。
人工防雹是以云和降水物理为基础的高新技术减灾手段。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冰雹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一些人工措施,影响冰雹云的物理结构,改变冰雹的生长条件,就可以使云向不利于冰雹生长的方向转化,从而达到人工防雹的目的。
冰雹是从冰雹云产生的,而冰雹云是雷雨云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冰雹云内部结构是由水滴、过冷水滴、雪花、冰晶混合组成的,云中上升气流很强,气流把云下部不断增长的水滴输送到云的中上部成为过冷水滴,那些冰晶、雪花在云层里上下沉浮,碰到过冷水滴,就逐渐增长而形成霰,或者自然冻结成冻滴。这些冻滴和霰是冰雹的核心,也叫做雹胚。
大量的过冷水在冻滴或霰上冻结或凝华,小的冰雹就形成了。随着气流不断地升降,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大,直到上升气流再也托不住它们的时候,便倾泄而下,成为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冰雹。冰雹在一个地区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有。从冰雹形成的条件来看,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在我国北方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而时间多出现在午后和傍晚。这段时间地面受到太阳的强烈照射,接近地面的空气由于受热而上升,使得空气产生对流,为冰雹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一次降雹时间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根据冰雹发生的时间特点,结合当地的天气预报和实况观测,对午后到傍晚这一段时间进行特别警戒,并采用人工防雹的方法,就可以把雹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防雹作业的物理依据,一是过量催化:为了改变云和冰雹的微物理结构,改变冰雹生长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在冰雹云内引入过量的人工雹胚,形成大量的小冰晶,争夺云中水分。因为云中的水分是有限的,这就使得每个冰雹都不能生得很大,以此来破坏冰雹的形成,使之变为软雹或雨滴。二是爆炸影响:通过爆炸,破坏积雨云形成冰雹的自然结构,特别是强上升区的垂直结构,促使大量小冰雹在增大之前溶化为雨滴和小冰粒,落到地面。
一次成功的防雹作业,首先要及时准确地识别云中雹源,一般采用雷达。当雹云出现后根据雷达探测确定能否形成冰雹,判断为雹云后由雷达及时识别雹源并且准确确定其位置,然后把催化剂迅速准确送入雹云中。在我国目前主要使用三七高炮和火箭作为防雹工具。三七高炮在弹头内加入了碘化银催化剂,是防雹的一种重要工具。
随着人工防雹工作的广泛开展,各地农民在气象部门的组织和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化雹为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转发0评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