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芒种时节,浙江沿海盐碱地稻作改良与海水稻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启动仪式在丁山二期滩涂围垦举行,基地首批“海水稻”插秧作业同步进行。此举获新华社点赞,以通稿的形式发了本报记者三幅图片。
该基地总投资约2200万元,面积达1500亩。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瑞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四维改良法”先进盐碱地稻作改良技术优势,整合要素物联网系统、土壤定向调节剂、植物生长调节素、抗逆性水稻四大农业生产要素,以彻底改变土地盐碱化现状,化滩涂为良田。首批种植海水稻500亩,预计亩产可达300公斤。
2012年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研究方向主要聚焦在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杂交稻)的研发上,至今在育种研发进程中取得一次次质的飞跃。袁院士把海水稻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称为拓荒人精神,同时始终把“开拓亿亩荒滩,增加亿亩良田,多养活1亿人”作为拓荒人的梦想,提出了“拓荒精神,智慧引领”的口号。
据悉,下步,瑞安市将成立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把该基地打造成东南沿海海水稻总部示范基地,为东南沿海丰富的盐碱地改良提供样板。
作者:庄颖昶
转发0评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