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每年玉米收获之间农民朋友都会发现田间的玉米中存在不少秃尖的玉米穗子,而在干旱的年份秃尖状况还更加的严重,由于秃尖的问题,玉米产量也会出现5-20%不等的减产幅度,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经济效益。那么为什么农田会出现秃尖问题,又该如何解决秃尖问题呢?下面就带大家一同了解一下。
1、品种 不同的玉米品种的秃尖率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同等肥力、同等环境状况下,不同玉米品种的秃尖不同,这也说明品种对于秃尖的影响,这是因为不同品种对于环境的耐受程度有所区别。
2、水肥状况 秃尖发生的根源其实还是在于玉米穗部营养的供给欠缺,因此在田间的水肥供给不足的状况下,秃尖就会有较大概率发生。及时的追肥、浇水能够大大降低秃尖的发生。
3、自然灾害 对于自然灾害我们认为可能干预不了,但是做好抵御自然灾害以及在后重建补救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农业生产上的损失。比如说涝灾、强对流的大风天气、干旱等因素都会对玉米生产产生重大影响,涝害导致根部营养吸收困难,大风导致倒伏进而导致光合效率大幅度下滑,而干旱制约玉米生长,这些情况尤其是发生在玉米灌浆阶段,秃尖几率会大幅度上升。因此,做好在自然灾害发生或者发生前的应对工作,比如说灌溉、排涝、控旺降低倒伏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大大降低秃尖率。
4、土壤 不同的种植土壤对于秃尖也会有所影响,当然土壤的因素我们还是可以归结到水肥的供给上来,比如说沙壤土与黏性土壤的区别就是蓄水保肥能力,沙壤土的蓄水保肥能力非常的差,相对而言秃尖率也会更多。
5、病虫害 玉米苗期遭遇虫害、中后期遭遇玉米大斑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等都会影响到玉米的正常发育状况,导致其生长不良,这也是导致玉米秃尖的一大因素。
6、种植密度 在玉米种植密度过大的情况下,田间光合效率降低,植株营养合成不足,导致秃尖率升高。
针对玉米秃尖发生的几个因素,我们对于降低秃尖的措施可以做如下概括:
1、种地选良种,有些品种的穗子在肥力欠佳的情况下即便是形成了小穗子也不会呈现秃尖状况,这也减少玉米秃尖的一大根本性策略。
2、加强田间管理,这里的管理科不止水肥,还包括病虫害的控制,同时在种植之际做好密度控制,对于一些耐密性品种可以控制在亩4000株,而如果土壤肥力一般的话数量可以适当的减少,不要追求过高的植株数量。而在玉米拔节时期及时的追肥能够大大降低秃尖的发生,常规的做法多追氮肥,这个阶段其实补充三元复合肥效果最佳,具体可以咨询当地农资经销商。
3、玉米播期适当提前,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秃尖的一大因素也有授粉不足的问题,而在八月份玉米 花期阶段黄淮区域常常遭遇高温天气,气温越高花粉活越低,玉米早播的话可以避开花期高温,降低秃尖率。
转发0评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