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树的管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在一株果树上,有的枝条长得特别壮,有的长得特别弱,或者树冠上部分长得特别强,下部分长得特别弱等等这种情形,对于这种情形,一般称之为树势不平衡。关于果树的树势不平衡,详细点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类型:
一是上强下弱。由于中央主干枝年年留壮枝、壮芽短截,枝势强,上升过快,致使2~3年生树就出现上强现象;第一层短截过重或疏枝过多枝叶量少,加粗生长缓慢,限制枝势和扩展树冠。另外,中干中上部出现过多过大的旺枝,一层主枝开张角度过大,也影响一层枝长势而出现上强下弱现象。
二是下强上弱。中央主干每年留弱枝、弱芽当头,上层主枝枝势弱,下层主枝长势强且粗大,就会造成下强;基部主枝长势强且并生,易造成中干“掐脖”现象,影响中央主干的生长。
三是外强内弱。由于树冠外围枝势强,旺枝多,且延长枝梢角小。内膛枝通风透光条件差,内膛枝细弱,甚至枯死,且不注意内膛枝的更新复壮,就会导致树冠外围强,内冠比较弱。
造成果树树势不平衡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果树内部因素,例如品种、树龄、枝条的生长量、枝条的角度等;二是外部因素,例如环境条件、土肥水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等。
如果果树出现这种不平衡的情形,对产量以及果实品质都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采取措施来平衡树势。如果是在土壤、气候条件适合果树生长,水肥充足, 综合管理水平好的情况下,果树生长量大,树势强,就应缓和树势。反之,在土壤贫瘠、气候寒冷、水肥不足、管理水平低的情况下,树势弱,则要促进其生长势。
不管是缓和树势,还是促进生长势,我们都需要在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防治的情况下,通过修剪来平衡树势。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之前我们介绍果树修剪作用的时候,说到过修剪的一大作用就是平衡树势。
所谓的平衡树势,就是根据丰产树体结构的要求,本着“抑制强枝生长,扶持弱枝生长,并以扶持弱枝生长为主”的原则,维持树体从属关系。从而达到或维持中庸偏旺的生长势,确保生长结果的连续性,保持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调整树体各部分生长结果关系的一种修剪措施。
修剪之所以能够平衡树势,主要是通过修剪,可以改变果树各营养器官和花、果的数量,既可以使生长和生殖相平衡,也可使营养物质的积累与消耗、地上部与根系之间的长势相平衡。例如在大年利用重剪,减少过多的花量和弱枝,可以减少消耗,既不影响产量,又能促进根系和枝梢生长,还可以增加小年花量,平衡两年间的产量。所以,通过修剪可以平衡树势,一般平衡树势的修剪方法,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修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修剪方法:
减少强枝的枝量,增加弱枝的枝量。例如在树冠上强下弱时,要适当疏除树冠上部的一些枝条、减少上部的枝、叶数量,相对延缓树冠上部的生长势,对树冠下部的弱枝则强调多留枝、少疏枝,适当中短截促使抽生分枝,尽快增加下部的枝、叶数量,相对增强树冠下部的生长势力。
加大强枝的开张角度,适当抬高弱枝的开张角度。例如在同层主枝强弱不均时,就要适当加大强主枝的开张角度,并适当减少其上的枝、叶数量,以控制其生长势力。对弱主枝则可用吊枝,和选用向上生长的旺枝作带头枝等方法,抬高其角度,以增加其生长势力。
调节强、弱枝上的结果数量。强枝上要尽量多留果,通过增加果实负载量的方法,来延缓强枝的生长势力。弱枝则要采用疏花、疏果等方法,减少其果实负载量,相对增强其生长势力。
但不管怎么修剪,都得注意根据树势不平衡的原因、发生部位和不平衡的程度等,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处理,最好是三种方法综合应用。另外,要根据树势不平衡的具体表现、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处理,切莫操之过急,以免顾此失彼,造成新的不平衡。
转发0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