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特派团红河县团立足哈尼梯田资源优势、生态优势,大力推动梯田鸭产业实现品种升级、链条延伸、品牌增值。2022年以来,累计推广梯田鸭养殖32.57万羽,稻鸭共作面积7.39万亩,覆盖13个乡镇1.03万余户农户,综合产值突破5800万元,带动农户户均增收3800余元,形成“生态增值、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山区特色农业振兴样板。
政企协同强基础。稻鸭产业是红河县一项重点产业,国家科技特派团红河县团水禽组精心编制梯田鸭产业发展方案,明确“专项工作组+产业组”双线责任,清单化破解技术攻关、资金整合、人才保障等难题,县政府投入沪滇协作资金1500余万元建成集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为一体的哈尼梯田特色产业示范园,成功创建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红河哈尼梯田稻鸭共作示范基地,红河云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龙头企业,年销售额突破1200万元。
科技赋能破瓶颈。科技特派团水禽组以建水黄褐鸭为基础,选育出抗病力提升30%、产蛋率提高15%的“云品鸭”新品系,成活率超95%。开展杂交育种试验,成功培育F3代麻鸭品系,料重比降低12%,研发《云南稻鸭生态种养技术规程》,构建“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立体种养模式,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40%,稻米亩均增收200元,鸭产品溢价超20%。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红河县哈尼梯田稻鸭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资金600万元,制定技术标准2项,取得专利授权5项。投入各类资金602.5万元(含科技特派团项目资金100万元),建成稻鸭共作示范基地13个,2022年以来发放鸭苗32.75万羽,其中,科技特派团免费发放优质鸭苗8.67万羽,辐射带动农户养殖23.9万羽。
联农带农促共富。构建“政府补贴种苗+企业回购成品”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政府补助15元/羽、农户自筹5元/羽发放鸭苗,企业以90元/羽保价回收成鸭、2.1元/个回收鸭蛋,保障农户每年户均增收3800余元。依托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市场,“红河梯田鸭”进驻上海盒马、拼多多等渠道,品牌溢价率达25%,“红河梯田鸭”入选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百县百品”特色农产品。同时,科技特派团累计举办技术培训29期,培训农户及农技人员1843人次,农户养殖梯田鸭成活率从75%提升至92%。选拔“明白人带头人”56名,赴弥勒、宜良等地观摩学习,培育本土技术骨干136人,实现“送技到户、留技于民”。
红河县委组织部 供稿
来源: 云南网
转发0评论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