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8日消息(记者纪翔 实习记者谢佳妮)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规划共分37章,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规划》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应清醒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中国农村可以说是千差万别,我们又处在千年未有之变局,所以需要有科学的规划来指引。总的考虑是,按照“五位一体”的要求,从产业发展、乡村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谋划,画好一张蓝图,并且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
《规划》提出构建乡村振兴新格局,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从城乡融合发展和优化乡村内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两个方面,明确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乡村的新定位,提出了重塑城乡关系、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新路径和新要求,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所谓“新格局”,不仅体现在城乡布局的不断优化上,也体现在相关制度的持续创新当中。
朱启臻:新格局,首先是我们在规划国土功能的时候,城市、城镇还有乡村,它们的布局应该处在合理的状态。我们要把乡村振兴纳入整个城镇化体系,从乡村整体规划中,能够实现新型的城乡关系,以城带乡,以乡促城。一定要摆脱过去的城乡分割的一些体制和制度,同时在城乡布局上也要考虑它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规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阶段性重点任务: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遵循,促进乡村生态宜居,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乡村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以构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为重点,促进乡村治理有效;以确保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促进乡村生活富裕。朱启臻认为,整个规划亮点纷呈,其中产业发展是核心,文化建设是灵魂。
朱启臻:规划里边,最重要的这块,其实还是产业。我们知道乡村振兴首先解决的是农民的增收问题、就业问题。规划对产业的表述,强调要从数量的增长转变成质量的增长,特别注重融合产业的发展,要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乡村的多种价值,来促进老百姓的福祉和有效提高老百姓的收入。规划特别提出乡村文化建设,做了很多创造性的表述,充分体现了文化自信。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是乡村的灵魂,没有文化的自信和繁荣,乡村振兴可能就是一句空话。
根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规划》将村庄划分为集聚提升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搬迁撤并类村庄4种不同类型,并明确要分类推进,不搞一刀切。
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是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突破区。城郊融合类村庄,积极承接城市人口疏解和功能外溢,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加强城乡资源流动。特色保护类村庄的重点是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与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统一起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适度发展特色旅游业。搬迁撤并类村庄要解决好易地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张红宇指出,除了区分具体的乡村类型外,推进乡村振兴也要注意区域发展上的差别。
张红宇:中国之大,各个地方资源禀赋、经济社会条件、发展阶段各不相同的,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有不同的竞争力。从产业发展的要求上来讲,突破口显然是不一样的。东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应该立足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在上海北京这样的郊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又在哪里?比如说都市农业、菜篮子产品。西北地区振兴得确保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西南地区发展特色产业,比如茶叶、药材、蔬菜、花卉、柑橘。
《规划》围绕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从五方面提出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尊重农民意愿、强化规划引领、注重分类施策、把握节奏力度。张红宇表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切实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
张红宇:结合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中强调的,怎么样把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结合,怎么样把顶层设计和具体的地方的基层探索相结合,怎么样把市场经济和政府的作用相结合,怎么样让农民群众有获得感和发展阶段相结合。那么就有一个因地制宜的问题,就有一个发挥农民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结合,长期目标需要致力于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工农协调发展的融合,短期来讲就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的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规划》提出,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2022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探索形成一批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韩长赋: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就是搞农业不仅有干头,还要有说头、有看头、有赚头,农业将来是这样的。要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今后随着科技进步,随着产业发展,农民将是一个有吸引力的职业,我们要让农民从身份称谓回归职业称谓,将来想当农民不容易。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将来农村人不仅可以享受城里人那样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而且还拥有优美环境、田园风光。农村将来会成为稀缺资源,会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