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一、主要症状
1、幼苗染病,子叶先端枯死,后扩展到幼茎,幼茎缢缩变细,常自病部折断枯死,真叶染病出现半圆至近圆形淡褐色轮纹斑,后期叶片或茎部均可长出灰霉,致病部腐烂。
2、成株染病,叶缘处先形成水浸状大斑,后变褐,形成椭圆或近圆形浅黄色轮纹斑,直径5~10毫米,密布灰色霉层,严重的大斑连片,致整叶干枯。茎秆、叶柄染病也可产生褐色病斑,湿度大时长出灰霉。
3、果实染病,幼果果蒂周围局部先产生水浸状褐色病斑,扩大后呈暗褐色,凹陷腐烂,表面产生不规则轮状灰色霉状物,失去食用价值。
二、发病特点
1、病菌以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菌核在地表及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2、棚室或田间靠分生孢子飞散进行传播蔓延,开花后侵染花器,引起果实发病。
3、病菌发育适温20℃,分生孢子及菌核形成适温15~20℃,7~8℃也可产出分生孢子。湿度对此病流行影响较大,棚内低温高湿,通风不良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保护地采用生态防治,及时通风降湿,使棚室远离发病条件,具体作法为变温管理:晴天上午晚放风,当棚温升至33℃再放风,棚温降至20℃关闭通风口,夜间棚温保持15~17℃;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2、根据本病特点应特别重视花期和浇催果水前的防治,即在花期和浇催果水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重点针对性地喷花和喷果,保护果实不被侵害。
3、发病初期及时小心清除病花、病果等病残组织,并配合通风降湿和药剂防治。
4、注意交替用药,避免灰霉菌对药剂产生抗药性,可选用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嘧霉胺悬浮剂800~12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5、设施内可用10%速克灵烟剂,每亩次250克,或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次1千克。
6、蘸花药液中加入0.2~0.3%的速克灵,点花保果的同时使花器带药,控制病害。
转发0评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