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全膜双垄沟灌技术

梁万平

2020-01-01 06:01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一、播前准备
(一)选地整地消毒
1、选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土壤化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地块,不宜选择陡坡地石砾地、重盐碱等瘠薄地。
2、整地
一是伏秋深耕,即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深耕达到25-30厘米,耕后要及时耙耱;二是覆膜前浅耕,平整地表,耕深达到18-20厘米,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旋耕机旋耕,做到 “上虚下实无根茬、地面平整无坷垃”,为覆膜、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3、土壤消毒
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时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1公斤加细沙土公斤,拌成毒土撒施,或况水50公斤喷施,一边喷施一边浅耕,以提高药效。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100克兑水50公斤全地面喷雾,然后覆盖地膜。兑药剂或喷药时,要戴橡胶手套,口罩。
(二)施肥起垄覆膜
1、施肥
玉米是需肥较多的高产作物,应加大肥料施用量。一般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5000公斤(若计划采用一膜两用,由于免耕施肥困难,上年农肥施用量应增加到7000公斤以上)。纯氮27~30 公斤/亩、纯磷17~20 公斤/亩、纯钾 10~15 公斤/亩、锌肥1~2 公斤。氮肥的30%和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作基肥结合耕地一次性施入,其它70%氮肥做追肥分别在拔节期(25%)和大喇叭口期(45%)结合浇水追施。
2、起垄
采用机械操作,双垄沟播按作物种植走向开沟起垄,大垄宽70厘米、高10厘米,小垄宽40厘米、高15厘米,每幅垄对应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垄,选用宽120厘米的地膜覆盖;起垄、覆膜要求垄和垄沟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地膜要紧贴地面,膜边要压实,并每隔3~4米横压土腰带,防止大风揭膜。


3、覆膜
①覆盖时间
秋季覆膜(10月下旬至土壤封冻前进行)
顶凌覆膜(3月上中旬土壤昼消夜冻前进行)
②覆膜方法及管理
用厚度0.008-0.01毫米、宽120厘米的地膜结合机械起垄一次完成覆膜,田间覆膜完成后,切实抓好防护管理工作,严禁牲畜入地践踏、防止大风造成揭膜。要经常沿垄沟检查,一旦发现破损,及时用细土盖严。覆盖地膜一周左右后,地膜与地面贴紧时,在垄沟内每隔50厘米处打一直径3毫米的渗水孔以便降水渗入。
(三)种子准备
1、选用良种
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征,选择株型紧凑、抗逆、抗病性强、适用性广、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粮饲兼用型杂交玉米品种。一般选择DK519、农华101、登海618等中晚熟品种。
2、种子处理
原则上要求统一使用包衣种子,对于少数未经包衣处理的,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防治地下害虫;用20%的粉锈宁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乳油150-200克加水1.5-2.5公斤,拌种50公斤,防治瘤黑粉病等病害。
3、播种
3.1播种时间
当地表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为玉米适宜播期,各地可结合当地气候特点确定播种时间。
3.2合理密植
按照土壤肥力状况和品种特性确定种植密度。双垄沟栽培在沟侧播种,每沟一行,行距40X70厘米,株距20—23厘米,播种后用土将穴孔盖住,播种密度应品种而定在5500—6500株/亩。
4、田间管理
4.1苗期管理
4.1.1破土引苗
全膜双垄沟灌玉米在春旱时期遇雨,覆土容易形成一个板结的蘑菇帽,易导致沟内幼苗难以出土,使出苗参差不齐,所以在播后出苗时要破土引苗。


4.1.2查苗补苗
在苗期要随时到田间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移栽,在缺苗处补苗后,浇少量水,然后用细湿土封住孔眼。
4.1.3间苗、定苗
应坚持“三叶间、五叶定”的原则,即出苗后2-3片叶时,开始间苗,除去病、弱、杂苗;幼苗达到4-5片叶时,即可定苗,每穴留苗1株,保留生长整齐一致的壮苗。
5、灌水
5.1灌水 灌水掌握在拔节、大喇叭口、吐丝后、乳熟期四个时期,一般在6月上旬灌头水,全生育期灌4次水,亩灌水定额70方/次左右。
5.2 合理追肥 全生育期结合灌水追施氮肥2~3次,追肥以前轻、中重、后补足为原则。当玉米进入拔节期时,结合灌头水进行第一次追肥,追尿素20公斤/亩;进入大喇叭口期,追尿素30公斤/亩,到灌浆期,根据玉米长势,可适当追肥,追尿素10公斤/亩左右。
5.3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有玉米红蜘蛛、棉铃虫、黑穗病。


玉米红蜘蛛防治:在4月中下旬,红蜘蛛从越冬田边杂草上向田内迁移之前,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4000-6000倍液或用73%克螨特50毫升/亩兑水,在田硬杂草和玉米田四周1米内进行交替喷雾防治2-3次。7月中旬若发现玉米上有红蜘蛛为害可继续用上述药剂在田间进行喷雾防治。
玉米棉铃虫防治:用35%植保博士乳油1500倍液于幼虫3龄前尚未蛀入果穗内部喷雾防治效果最佳,在入蛀果穗后用35%植保博士2000倍液滴液防治。
玉米黑穗病防治:可用种子重量0.5%的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治。
6、适时晚收,保护地膜  玉米叶片变黄,苞叶呈白色而松软,籽粒变硬,并呈现本品种所固有的粒型和颜色,一般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收获。收获后,及时将玉米秸杆清出田地,注意保护好地膜,下年再用。
 
6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21

农友3962

2020-02-08 15:4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105

2020-01-09 19:3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743

2020-01-08 08:37

两用不现实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621

2020-01-08 04:1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亮15933887343

2020-01-05 21:5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059

2020-01-05 02:4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王正湖15653846972

2020-01-04 22:43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87

2020-01-04 18:2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124

2020-01-03 18:20

学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124

2020-01-02 07:08

学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康小刚农友1190

2020-01-01 20:3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018

2020-01-01 12:1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惜缘17068876678

2020-01-01 09:3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青年168

2020-01-01 08:2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751

2020-01-01 08:0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432

2020-01-01 07:3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962

2020-01-01 07:2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180

2020-01-01 07:22

太好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295

2020-01-01 06:4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295

2020-01-01 06:4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