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严重危害植株生长,掌握发病规律,6项措施有效防治

果蔬小灵通

2022-12-18 17:31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智慧农民# 

有菜农形象地称根腐病为草莓"癌症",草莓根腐病主要是危害草莓根部,传播途径多是借助于风雨、浇水、人为管理等进行,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在发现少数零星的病株后,如按一般的防治管理,则很容易造成病区的扩大蔓延,给草莓生产造成损失。因此,掌握草莓生产中根腐病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防治方案,强化综合防治是减少该病害的关键,敬请广大种植户应引起高度注意。
那么,草莓根腐病有哪些危害症状,什么情况下发病严重,如何做到有效防治呢?


 
一、草莓根腐病类型及发病症状
1、根腐病分类与特点
(1)根腐病分类:草莓根腐病大多是由病菌侵染引起的,不同的病菌侵染草莓,表现的症状不同,病情发作的快慢也不同。
根据草莓根部被害症状,草莓根腐病可分为四种类型:草莓根腐病,植株染病后全根腐烂;草莓冠根腐,病菌侵染后被害植株的根呈腐烂状、白色,所以又称为草莓白根腐;草莓鞋带冠根腐,病菌从根冠侵染,被害植株的根形状像鞋带形状;草莓红心(中柱)根腐,被害植株的根中柱变成红褐色,由内至外腐烂;草莓黑根腐,被害根表现为黑色或棕褐色,由外至内腐烂。
根据发病季节,分为急性萎凋型和慢性萎缩型两种类型。急性型凋萎多在春夏两季发生,从种植后到早春植株外观不表现异常现象,等到久雨初晴后叶尖突然凋萎,不久表现为青枯状,进而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凋萎则从定植到冬初均可发生,表现为植株矮化萎缩状态,下部老叶叶缘变紫红色或紫褐色,并逐渐向上扩展,全株萎蔫或枯死。
近年来草莓黑根腐在草莓根病中的危害最重,影响最大,其次是红心(中柱)根腐。
(2)根腐病发病特点:草莓根腐病属于土传病害,具有发病持久、危害严重的特点。发病持久是说病原菌在没有寄主时也能在土壤中存活很长时间,一旦遇到寄主仍可侵染发病。据相关调查发现,在倒茬后的第5年种植草莓,根腐病发病率仍达到34.2%;危害严重是指重茬、连续种植病害发生严重。据江苏农技人员调查,草莓地一般田块死株率为20~30%,发病严重时可达50%以上。
2、草莓根腐病发病症状。不同种类的草莓根腐病表现的病症有所不同。
(1)草莓黑根腐病。草莓感染黑根腐病后,植株整体表现为黄化、矮小,与正常植株相比明显发育不良。草莓坐果数量少,果实瘦小无光泽,畸形果增多。查看植株的根系多为褐色,新根数量少,吸收能力降低。因此有人也称此病为"黄叶死棵"。


 
(2)草莓红心(中柱)根腐病。草莓感染草莓红中柱根腐病后,茎蔓多变为褐色;植株下部叶片变成黄色或者红色,植株上部的新生叶片有的呈现蓝绿色金属光泽,匍匐茎减少,病株迅速枯萎死亡。发病初期,植株的不定根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5毫米以内的红褐色或黑褐色梭形长斑,随着病情加重木质部出现坏死;后期老根呈"鼠尾"状——后粗前细,切开病根或剥下根外表皮,可看到中柱维管束呈褐红色或者暗红色。
二、草莓根腐病发生流行特点
病原菌传染途径。病原菌多以卵孢子在土壤中存活,由土壤和种子传染,土壤中的卵孢子会在中晚秋或初冬时节产生孢子囊,借助灌溉水或雨水进行传播。土壤温度低、湿度大时容易发病,地温为10℃左右发病较多,而高于25℃则不发病,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块,或排水不良地块,以及大水漫灌时发病严重。
环境因素及病害发生流行特点。环境因素对不同症状根腐病发病有很大影响。草莓黑根腐病,一般在长期连作情况下发病严重,因为连作会使土壤病原菌和线虫数量增加;此外,植株越冬期间遇到低温冻害、上茬作物的除草剂药害以及土壤板结,有机质低,植株根部过度积水或土壤过干等,都很容易引起发病。草莓红心(中柱)根腐病在每年的3月中旬至5月中旬感染病菌表现为急性萎凋型病症,而在夏秋气温较低、土壤湿度过大的低洼易积水区种植时,较易表现慢性萎缩型病症。
连作会导致土壤中根腐病病原物增加,若再加上越冬遭遇冻害和生长势减弱的情况下,一般就造成根腐病流行。实践表明,粘重土壤比沙性壤土更易发病和流行;土壤瘠薄,有机质低下而又偏施氮肥,或施用未充分腐熟农家肥发病就重;过度密植,植株因争夺养分生长势弱、老叶多,平畦栽培垄面易积水,通气不良,发病相对比较严重。当然,不同品种草莓抗病力不同,发病率也有差异。
三、草莓根病病防治措施
1、合理轮作,清洁田园。轮作可以减轻土壤病原菌数量,从而降低发病率。一般新种草莓的耕地,在1~2年内不发病或很少发病。凡有条件的地方,应勤轮作换茬,这比施用药剂更加有效、便捷。草莓园应避免选择粘重土壤种植,在草莓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土壤热力消毒。对田间发现的病株,应立即带出田外销毁,拔出后在病苗穴处,可用生石灰粉撒盖或浇灌毒矾、甲霜锰锌、普力克药剂,防止病菌蔓延和扩散。
2、氯化苦土壤消毒,高温杀灭病菌。氯化苦熏蒸剂可用于土壤消毒,能有效防治土壤中的真菌、线虫等,每平方米使用30~50克。由于氯化苦为高毒农药,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根腐病病原菌在一般在25℃以上的土温条件下不能蔓延,生产上可利用这一点,在夏季将发病区段的土壤耕翻,然后用塑料薄膜严实覆盖15天,使膜下土壤温度超过50℃,能杀灭土壤内的病菌。
3、选用抗病品种,栽植健壮幼苗。各地应选用高产、抗病、耐病性强的品种,如红香、戈雷拉、红实美、红冈特兰德、日本红丰等。引入草莓品种,要进行植物检疫,不要从疫区引种;种苗应经常更新,选择的草莓幼苗应健壮无病。对非抗病的幼苗要进行蘸根药剂处理,可用支菌丹药液浸泡苗根,然后再栽入大田。
4、科学施肥,加施菌肥。土壤肥料是草莓正常生长发育获取丰产的“粮食”,因此,应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合理搭配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促进植株协调生长;加施微生物菌肥,菌肥不仅起到提高产量,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还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和危害,能起到以菌抑菌的目的。


 
5、高垄地膜栽培,科学合理浇水。土壤温度低、含水量大容易引发根腐病发生。露天种植草莓时,实施高垄或高畦栽培,高垄高畦栽培有利于提高地温,垄面不易积水;遇旱浇水不可大水漫灌,做到小水勤浇;要开好田间及四周的沟渠,遇雨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做到雨住沟干。温室大棚定植草莓为降低棚内湿度,提高土壤温度,宜采取高垄覆膜栽培,膜下小水勤浇,最好采取滴灌方式。
6、注意预防,合理治疗。草莓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防与治相结合。
(1)药剂预防。定植时可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或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的混合液进行蘸秧根,防止病菌侵染。同时苗期可结合喷药喷洒施植宝素、磷酸二氢钾等营养剂,增强植株抗病力。
(2)药剂治疗。发病初期可选用15%恶霉灵水剂10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或65%代森锌粉剂600倍液,70%安泰生600~8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一次,连喷2~3次。也可用用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3%多氧清水剂600~800倍液灌根。收获前7~10天为减少农药残留,应停止喷药。
 
7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2

农友9073

2022-12-21 11:15

努力学习 做个简单向上的小农人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065

2022-12-19 12:13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611

2022-12-19 10:10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131

2022-12-19 08:32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406

2022-12-19 07:04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阳光农友1349

2022-12-19 07:03

好东西大家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069

2022-12-19 07:01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樊志广

2022-12-19 06:46

666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国哥安装石墨烯电地热,电采暖系列

2022-12-19 06:29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七零后的我

2022-12-19 05:39

讲的非常好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袁乐

2022-12-19 05:35

谢谢你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三农小助手

2022-12-18 21:30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