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农计划# 提高山地玉米产量的对策与措施
2.1 改造低产坡地,建造高产台地
玉米作为广大山区的主要种植作物,要提高山地玉米产量就要考虑改造低产田,实施修筑梯田为中心的田间水保工程。对于坡度在5°-10°的地方就可以修筑水平梯田,而大于10°的坡地可以修筑隔坡的梯田,而那些坡度在25°以上的耕地,可以实施退耕还林或者还草,能够起到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其它不规整的地块在经过精心改造之后,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要加强集水补灌方面的建设,因为对于当地山区玉米种植来说,大部分都要等到雨季才能播种,如果错过了播种最佳时期就会影响产量。所以,在整治农田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进行旱井、水窖等设施的修筑工程建设,配备相应的节水补灌设施。
2.2 合理间套种,推广绿肥种植
按照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充分发展绿色农业区域。山区玉米可以发展特色化间套种植,实施绿肥种植,让套种技术得以推广,可以结合当地的特色品种,像秋冬大豆等进行间套种植。对于玉米秸秆来说,作为玉米的副产品可以作为青储饲料,同时也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有机肥料。要避免秸秆焚烧的现象,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造成秸秆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跟基本口粮田建设等协调发展,为农户提供技术、肥料等支持,推广绿肥种植模式,把废弃的秸秆进行还田,让农民具备用地养地意识,提升土地肥力,从而提升山地玉米的产量。站在这个角度上来说,要加大玉米绿肥种植的宣传,让农业从业人员知晓合理间套种操作带给玉米增产的作用,让他们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的不足。在确保农民经济利益的基础上,让农民自愿接受绿肥种植知识,通过这些来感受科学化带来的便利和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2.3 注重山地玉米植保技术的应用
山地玉米植保技术机械化能够把玉米生产中先进的技术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联系,进而把农机与农艺结合在一起,在相同的时间内提升山地玉米的产量,还能把成本压缩到最小,让山地玉米这种农作物的抗击灾害的能力得到提升,让山地玉米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的改善。保障了粮食安全,让当地农业经济按照经济规律进行有序的进展。比如,在进行山地玉米播种的时候,要注重底肥方面的播撒作业,要能够把粪肥合理、均匀的播撒开来,这些都是土壤深翻之前所做的工作,方便肥料在土壤中进行二次发酵,在整个玉米生长期确保有足够的肥料作保障。农户要不断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升土壤的供给能力,提升通透性与水肥营养,具体可以使用一些复合生物菌粉剂,严格控制用量。选择包衣种子,提升种子的出芽率,也可增强幼苗的抵抗能力,避免因为根部腐烂出现的缺苗状况。要把山地玉米产业体系跟农业技术推广结合,让新品种在不同海拔区域进行筛选,选择合适当地的优质、高产以及抗贫瘠的玉米品种,降低抗击病虫害的成本,提升山地玉米产量。
2.4 开展山地玉米栽培技术的试验性研究
江城县山区的劳动力缺乏,而且山地陡坡的客观存在,要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显得比较困难。要认识到这种现状,结合本地实际,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 农技推广部门要注重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一方面,山区可以考虑选择优质、高产与多抗的品种,另一方面,要研究推广高效、实用以及轻简的栽培技术,注重高效缓控的研发与试验。
种子的改良技术是山地玉米高产的重要研究项目,结合气候以及自然状况,研究出更加高产的山地玉米种子。在引进其他玉米种子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当地山区玉米种子的气候温度以及种植技术等条件,以保证在当地能够正常生长。比如,可以结合当地具体状况,在进行山地玉米种植的时候,精确的分析温度、湿度、地形等综合条件,为精确掌握自然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研究分析看先进的技术是否能够应用到当地,进而提升山地玉米的存活率,避免出现盲目种植现象,减少了资源浪费,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也可以建立山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实验模式,基层推广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播种,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时候,农户要按照说明书进行确定农药的配施比例,注重农药喷洒的量,提升其抗击病虫害的能力。
转发0评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