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新型职业农民,有技术支撑才能做到增产增收。”3月6日,开远市大庄乡宜民社区居民李永昌边采收冬季马铃薯边对记者说,自从学会运用了新技术种植冬季马铃薯,他家1亩地能增产1.5吨,按现在收购价格每公斤5元计算,他种植的40亩冬季马铃薯可增加收入30万元。
疫情防控期间,红河州农业农村部门积极行动,把信息化教育资源平台作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有效手段,抓在线教育培训同时,还进行实地指导,帮助农民复工复产。
3月6日,红河州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袁雪波、开远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纳雪曼一行来到李永昌的地里,对他耐心指导,让他用好新技术,利用有机肥改良土壤,选好品种,减少农药使用量,种好产品。
开远市卫彪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张芸琪是接受技术培训后的受益者之一。在她冥思苦想要打造高品质草莓时,红河州、开远市两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她提供了技术指导,帮助她在草莓基地开展追踪溯源体系建设。消费者只要用二维码一扫,就能知道基地采摘了多少公斤草莓,企业名称、电话、销售网点等信息。她家的绿色无公害草莓,价格更是一路飙升,能够卖到每公斤55元。
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州、县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还在线上帮助种植户推销农产品。受疫情影响,蒙自市草坝镇蔬菜、花卉2月初出现滞销问题。科技人员及时把供应信息在红河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并与北京的全国乡村振兴领头雁项目组老师联系,由他们在直播平台帮助村民销售蔬菜和花卉,解决了滞销问题。
种植户需要什么,中心的科技人员就提供什么,已成为农培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常态。“农广在线”“云上智农”手机APP,或者是“云上智农平台”“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微信公众号,都是农培中心的授课平台。他们还通过微信群、QQ群进行培训指导。内容涵盖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新冠肺炎防控知识、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参训种植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线学习。
2月10日至3月6日,全州农业农村系统安排在线学习答疑指导300余次,参与在线学习农民达6000余人。
记者:王宗林 文/图
责编:普薇
来源:红河日报
转发0评论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