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利用农房等渔农村独特资源禀赋,结合全域旅游发展,以民宿产业为着力点,营造工商资本投资渔农村创业、新兴业态助推渔农村发展、新兴主体共享城乡发展成果的良好环境。全县共有渔农家民宿经营户1007家,床位数19148张,占全县接待总量的80.9%,相关从业人员达6000余人。2019年全县渔农家民宿户均净收入达22.3万元,成为渔农民转产转业、增收致富的最有效途径,成为我县美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主要做法如下:
一、 坚持顶层设计,全域规划统筹推进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坚持渔农村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与民宿产业融合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有效途径。制定出台宅基地“三权分置”及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实施意见和宅基地及农房流转、农房使用经营权登记、农房抵押等暂行办法,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流转等机制,明确改革底线。出台《关于促进民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闲置农房盘活和民宿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二是注重统筹规划。坚持农房盘活与旅游发展同规划,同实施,结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片区发展实际,制定《嵊泗县闲置农房利用盘活规划》。按照“一村一品、连线成片”的发展思路,推动民宿产业与特色村落、景区村庄培育共同发展。在民宿集聚村,加快推进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完善、特色街区打造、节点景观提升,全面改善村庄环境,实现民宿“一处美”撬动村庄“一片美”。目前,全县已培育形成了基湖、高场湾、田岙、花鸟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民宿集聚村,创建省级A级景区村庄16个,闲置农房盘活。三是优化服务水平。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化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租赁使用权证确权登记颁证和民宿开办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民宿办证审批“三日办”。不断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引导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委托中国美院、浙江理工等专业团队,开展民宿一对一设计服务,打造民宿升级样本以示范引领。出台《关于扶持发展定制旅游精品项目的若干意见》以优惠政策引领,为全县民宿产业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二、 坚持先行先试,重点打造示范样板
一是确定重点区域。在国土空间规划控制下,结合美丽海岛建设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嵊泗县民宿产业发展规划等,选择闲置农房相对集中,旅游产业基础配套较为完善的地区,科学划定可盘活利用的闲置宅基地及农房重点区域,划定离岛·十里金滩特色小镇、百年渔场--尽山旅游风情小镇、东海五渔村、蓝色海湾区、百年灯塔海上花鸟示范岛5个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重点区域,共涉及6个乡镇,14个行政村。二是夯实工作基础。组织专业力量,深入重点区块,通过进村入户、上门走访等方式,排摸掌握区域内闲置农房基础信息、盘活意向等,并建立资源数据库。目前重点区域内共有闲置农房965套,其中已盘活农房695套,占比72%。实施信息动态管理,依托渔农村闲置农房交易平台,累计上线推介闲置农房251套。三点推动示范项目。梳理并确定花鸟乡花鸟村示范区“建设项目”;嵊山镇牧心蓝湾国际海岛度假村示范区“储备项目”;五龙乡黄沙村主题街区示范区“储备项目”;五龙乡左岸屿民宿综合体“提升项目”等4个示范区,通过将渔农村闲置农房盘活与旅游经济紧密结合,打造实体样板,促进渔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
三、 坚持多元发展,整合提升资源成效
一是引导多元投入。结合各村发展实际,总结出“国资+集体+农户”、“集体+”、“返乡青年创业+农户”、“社会资本+农户”等四种开发模式和发展路径,引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返乡青年投资发展海岛民宿,增加村集体和村民的财产性收入。如枸杞月亮湾酒店、花鸟岛整岛开发就是“国资+”模式的典型代表,都是先行引入国资打造典型样板引领精品高端民宿集群发展。嵊泗黄龙乡船模工作室、五龙乡“钓点咖吧”都是利用集体闲置资源盘活开发的成功案例。二是培育多元业态。目前90%以上闲置农房开发盘活后用于发展渔农家民宿,通过深化“民宿+”文章,积极开发“民宿+休闲咖吧、民宿+海鲜美食、民宿+健康运动、民宿+渔村电商、民宿+文创手作等多元业态,延伸民宿产业链,丰富游客体验,构建起集风景、风味、风情于一体的乡村休闲产业链。打造风景绝佳的左岸公路,吸引众多的骑行客源;开办渔民画体验馆,催生渔俗文创产品;开发海鲜冻品特色菜系,增强民宿私房菜的吸引力等,民宿经营内涵日益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三是实现多方共赢。国资、集体、社会资本、农创客等不同类型主体以出租、合营、入股等多种经营模式与渔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将全新设计理念、工商资本、现代经营方式带入渔农村,不断拓展以农房为主的新型经济发展业态,推动渔农村闲置资源盘活、渔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渔农民收入增加、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和提升农村脱贫成效,为当地渔农民转产转业和致富增收带来更多契机,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转发0评论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