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水稻大部分进入封行期,紧接着进入拔节孕穗期,此期是对水稻产量有着决定性影响的时期,因此这个时期水稻管理非常重要。
一、科学管水。水稻拔节长穗期是耗水量最大,呼吸作用旺盛的时期,颖花分化期以后,对水分较敏感,如果此时水分不足,将影响幼穗发育;反之,水分过多,会使稻根生长不良。因此,这时期水稻既喜水又怕渍水,要看苗和天气管好水。搁田复水后要以湿为主,干湿交替,即灌浅水后断水,让其自然落干后再灌浅水,交替进行,宜采取“浅水保分化,寸水保孕穗”的灌溉方法。高产栽培的稻田,宜采取“湿润或间歇灌水促分化,浅水保穗胎”的灌溉方法。在减数分裂期遇到低温,要灌深水保温,低温过后,要逐渐排水落干1一3天后再复水。孕穗期后,应浅水养穗。
二、施好穗肥。施用穗肥时,应掌握“瞻前顾后看当时”的原则,看苗、看天、看地力,合理施用。如果稻苗长势差,土壤肥力低,叶色褪黄早且重,又要靠大穗构成产量的品种,以及杂交稻有大穗优势,宜在幼穗分化期前3一5天施用促花肥,促进颖花多分化,增加穗粒数,巩固有效分蘖,增加有效穗数,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如果稻苗长势旺盛,分蘖末期经搁田叶色未明显褪黄,以及对穗肥反应敏感、不耐肥的多穗型品种,不能施用促花肥,应抓好搁田,使叶色褪黄,待复水后,视叶色情况,再决定是否施用保花肥或粒肥;如果搁田后,叶色能褪黄复水后转青不快,天气晴冷叶色不够青,或后来有脱肥现象,则应分次施保花肥、粒肥;若地力足,复水后转青快,叶色浓绿,或多阴雨天,病害多,则不施或少施氮素穗肥,应施磷、钾肥,促进壮秆大穗,增强抗逆力。早稻生育期较短,中、后期高温多雨,基肥比例较大,尤其是施用大量有机肥的田块,穗肥宜少施或不施;对于中熟的水稻要因地因苗制宜,适量施用;杂交水稻较耐肥,以及晚稻生育期较长、后期气温较低、气候干燥、基肥比例小搁田重,可以重施穗肥,以利于保穗、保花,提高结实率和粒重。穗肥以施尿素或复合肥为主的氮素化肥,碳酸氢铵不宜作穗肥施用,以免发生烧苗。穗肥的施用量应根据苗情、地力、天气以及前期施肥情况而定,穗肥施氮量少,宜集中一次施;穗肥施氮量多,应分次施;土壤缺磷、钾的,要施含磷钾的复合肥;叶色青中有黄,植株高中有矮,穗肥可多施,以保持高产的长势、长相和叶色。
三、抓好病虫害防治。水稻拔节长穗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群体及叶面积均达到一生中的最大程度,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差。此时常发生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以及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如果不及时药剂防治,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必须抓好综合防治,管好水层,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氮肥用量,配合施磷钾肥,防止贪青;加强田间病虫巡查,及时用药,把病虫害消灭在发生危害之前,夺取水稻丰产丰收。
转发0评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