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下乡途经官渡镇新云山村,瞥见车窗外闪过一片白,以为是菌菇之类的。同事坐窗边,看得真切,说是藠头。高坪镇有着种植藠头的传统,官渡也有农民种植?兴之所至,便下了车。车停在一条渠道边,渠道上搭了一长溜的棚子,棚子下是一长溜的码头和水池,池子上摆满了刚刚清洗好的藠头。藠头一律根部朝上整齐地排列着,看起来个大肥厚,洁白晶莹,散发出浓郁的香味。
这时候,走过来一位老人,一番攀谈,得知他叫孔凡卿,他家就是藠头种植户。他告诉我们,像他这样种植藠头的,在他们车花小区有80多户,总面积有将近400亩。当地有着数百年种植蔬菜的传统,但是专门种植藠头的历史只有20多年。“对比之下,大家都觉得藠头更适合这里的土质,我们实行水旱轮作,一年水稻一年藠头,几乎没有病虫害,藠头长势好,种起来容易,收益也高,于是大家慢慢地就不再种其它种类的蔬菜了,一致选择了种植藠头。”
我问他,大家种藠头积极性这么高,究竟尝到了啥甜头。老人笑了笑说,亩均收入至少在1万元以上,每家每户少则种了几亩,多的种了十几亩,家家每年进账至少几万元,多数人家都在浏阳城里买了房。“在我们车花小区找不到一张麻将桌,大家白天下地劳作,辛苦了一天,到了晚上都想早点休息,第二天还要下地呢。再说,大家都一股劲儿放在藠头种植上,有着现成的挣钱门路,哪里还有精力和心思去打牌?”
同事有些好奇,问老人,你们家家户户都统一种植藠头,产量这么大,是否担心过销路的问题。老人又笑,一副信心满满的表情。他指着屋场前面停着的几辆货车,告诉我们那就是当地村民运送藠头的专车。“每天晚上收货,天没亮藠头就送到了长沙菜市场,城里的人都知道我们车花的藠头好,专挑我们的藠头买,我们从来就没有愁过销路。”
孔凡卿老人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围过来的村民越来越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正在一旁清洗藠头的村民孔建成接过话头,说当地一家叫车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销售方式跟大家不同。老板叫周曙斌,他将藠头分装成400克一份,每份售价3.99元,通过兴盛优选这一电商平台,每天能够卖出五、六千56000斤。收益是传统销售方式的几倍,销路也好,除了自己种植的以外,还要从村民手里大量收购。言谈间,孔建成的眼里充满羡慕和钦佩。
“大家以后也要学着走这样的销售路子,这样好的藠头一定要卖出个更好的价钱来!”这时,新云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时波赶了过来。
据姜时波介绍,新云山村位于官渡镇东北部,是由原云山村、桥港村和新安社区合并而成,面积约13.5平方公里,1823户,6820人;全村以发展生猪、黑山羊养殖,烤烟、水稻、蔬菜种植为主,在发展藠头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一是独特的地理条件。新云山村地处冲积平原,其土壤均为黄沙壤土,富含有机质,可提供全面的植物营养元素,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促进作物生长;二是优质的水源。境内有大溪河(浏阳河支流)流经,水源充沛,水质优良,田地能得到自流灌溉,为藠头提供了品质保障。
“同时,这里光照充足,农作物从早晒到晚,光合作用充分,也有利于藠头的生长,万物生长靠太阳嘛。”
“争取院校专家技术指导,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机耕道路、水利设施,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创新销售方式,带动更多的村民增收,让藠头种植成为撬动新云山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姜时波书记给我们描绘了振兴藠头产业的美丽蓝图。
夕阳渐渐西沉,漫天红霞下,广袤田野中,藠苗随风轻舞,村民荷担而归,构成了一幅壮美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