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区:来了“新村民”,蹚出“新出路”

滇农云

2025-10-14 16:24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原标题:【旅居之乡】马龙区:来了“新村民”,蹚出“新出路”

  “我先试住一晚,如果是洗澡时水压小,第二天就走。”初到马龙区月望乡水箐旅居村时,四川游客曹先生满是顾虑。可当他置身于流水潺潺、绿树成荫的村落中,感受着完善的配套设施、淳朴的民风与贴心的管家服务后,彻底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以前的水箐村虽手握优质自然资源这张“好牌”,却因交通闭塞、生活设施落后,村民们纷纷选择外迁谋生,老村逐渐沦为“空心村”。面对这一发展难题,月望乡主动破局,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的成功经验,紧扣“旅居之乡”的规划部署,构建起“政、企、村”三方联动机制。以党建为引领,将民宿旅居产业定为乡村振兴的核心抓手,锚定“盘活存量、放大增量”的发展目标,通过“集体统筹+企业赋能”的创新模式,唤醒村里沉睡的土地、房屋等资源。

  为夯实旅居产业发展基础,当地先后整合资金50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升级,新建300立方米的蓄水池,保障村民与游客的饮水安全。硬化进村公路2000米和村内道路1800米,并铺设石板美化路面。建成300余平方米的文体广场,丰富村民与游客的休闲生活。完成电网、通信网络升级改造,实现5G信号与宽带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与“两污”治理工作,普及无害化卫生厕所,铺设排水管网1400余米。同时栽种行道树381棵,新增绿化面积3500平方米,让水箐村既有“高颜值”的村容村貌,更有“有内涵”的宜居环境。

  “我和村里一位70岁的老姐姐关系很好,有一次她家里人一大早上山采了满满一筐菌子送给我,这份真情比什么都珍贵!”来自重庆的萍阿姨提及在水箐旅居村的生活,满是感动。

  同样来自重庆的退休记者达永明也感慨道:“推开窗就是满眼青山,出门遇到的都是笑脸,有这些就足够了。在这里看到的罕见双彩虹,更是成了我一辈子难忘的记忆。”在他眼中,水箐旅居村山好、水好、人更好,是文明和谐的典范。

  “现在旅居产业越来越火,很多人都想逃离城市喧嚣,来这里享受自由自在的慢生活。”来自上海的胡阿姨道出了不少“新村民”的心声。

  环境的改善、服务的升级,不仅留住了游客的脚步,更拉近了“新村民”与本地村民的心。

  为让“新村民”更好地融入乡村生活,水箐村还结合“树新风”“众参与”行动,深度挖掘本地民风民俗、田园生活等文化元素,通过举办“文明家庭评比”“田园劳作体验”等特色活动,邀请游客深度参与乡村日常,逐步形成“民宿居住+农业观光+文化体验”的完整消费链条,成功推动乡村功能从“单一居住”向“多元旅居”转型。

  产业兴则村民富。依托民宿枢纽,水箐村进一步打破产业局限,串联生态农业与文化体验,构建起“住、产、游”深度融合的业态体系。围绕服务“新村民”,水箐村带动餐饮、快递物流、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涌现,不少村民从传统种植或外出务工转向第三产业,实现职业转型。更重要的是,闲置资源“变废为宝”,成功实现“资源变资产”,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5万元左右,村民化身“股东”参与分红,真正实现了共享发展红利。

  如今的水箐村,早已不是那个“守着金山饿肚子”的空心村,而是吸引众多“新村民”驻足的宜居地。既有山水之美,更有人情之暖;既留住了乡愁,更蹚出了增收新路。这场由“空心”到“实心”的蜕变,正是马龙区以产业激活乡村活力的生动实践。(谭吉蓉)

来源: 马龙发布

0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1

农友1415

2025-10-14 17:08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0
1